卷二 夏本紀第二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鯀的父親叫帝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昌意的父親叫黃帝。禹,是黃帝的玄孫也就是顓頊帝的孫。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能夠登臨帝位,只做了天子下面的臣民。

當帝堯的時候,大水成災濁浪滔天,浩浩蕩蕩包圍了山崗淹上了丘陵,下邊的民眾非常憂懼。堯求能夠治理洪水的人,各個大臣和四方諸侯都說鯀可以。堯說:“鯀的為人是違背教化命令毀敗同族,不可用。”四方諸侯說:“比較起來沒有比鯀更賢能的,希望帝試試他。”於是堯聽從四方諸侯,任用鯀治理洪水。經過九年,洪水還是沒有平息,治水事業沒有成功。這時堯帝便去尋求繼承帝位的人,才得到了舜。舜受到任用,代行天子的政事,到全國各地去巡回視察。在巡視行進途中看到了鯀治理洪水沒有收到功效,就把鯀流放到羽山,結果鯀就死在那裏。天下的人都認為舜的懲罰是正確的。於是舜舉拔鯀的兒子禹,來讓他繼續鯀的治水事業。

堯逝世,帝舜問四方諸侯說:“有誰能夠成就完美堯的事業,可讓他擔任官職的呢?”都說:“伯禹做司空,可以成就完美堯的事業。”舜說:“嗯,對!”命令禹:“你去平定水土,希望你勤勉地辦好這件事。”禹跪拜叩頭,推讓給契、後稷、臯陶。舜說:“你還是快去辦理你負責的事情吧!”

禹為人機敏快捷能夠吃苦;他守道德從不違背社會準則,他具仁心可以使人們親和,他的言談可以使大家信服;說話的聲音適應鐘律,自身的行動成為法度,衡量好了再處理官事,勤勉不倦端莊恭敬,成為了百官們的典範。

禹於是就和益、後稷承奉舜帝的旨命,命令諸侯和貴族百姓發動人眾徒奴動土治水。他攀行山嶺用木做出標記,確定高山大川治理的規劃。禹傷感父親鯀因為治水沒有成功受到懲處,就勞苦身軀焦心思慮,居住在外面十三年,經過家門也不敢進去休息。微薄自己的衣服飲食,卻致力用豐潔祭品來孝敬鬼神;卑陋自己的居室器用,卻致力將大量費用來修築溝洫。他陸地行進的時候坐著車,水路行進的時候駕著船,泥灘上行進的時候乘著橇,山地裏行進的時候穿著檋(帶鐵齒的鞋)。為了測量地形,時而運用準繩,時而運用規矩,依靠儀器充分利用春夏秋冬的時節,來開發九州土地,疏通九條河道,陂塞九處湖澤,測量九大山系。命令益把稻種分發給民眾,讓他們可以在卑濕的低地耕種。命令後稷分發給民眾非常缺乏的食品。食物量少,從有多余的地方調劑來互相補給,以便讓各諸侯國享受均衡的利益。禹在巡行中觀察各地的特色來確定它們所能進貢的物產,以及把貢品運送到京都去所經山川的便利路線。

禹的巡行治水從冀州開始。

冀州:先治理完壺口山,又去治理梁山和岐山。已經修治了太原地區的大片高原,一直修治到了太嶽山的南面。治理覃懷收到了功效,又一直治理到了橫流入黃河的漳水經過的地方。冀州屬於白色而細軟松柔的土壤地帶,田賦屬於上上等級有時錯雜出上中等級,田的等級在全國算中中。常水、衛水已經疏通得順從了,大陸水澤也被整治好了。冀州東北的鳥夷部族進貢皮服。他們運往京城的貢賦從渤海繞過西邊的碣石山,然後進入黃河。

濟水和黃河之間是兗州:兗州境內黃河下遊的九條河道已經疏導,雷夏已經修築堤防形成水澤,雍、沮兩條河水就匯合流入這個湖泊,種有桑樹的土地上已經能夠養蠶,於是民眾就從山丘上搬下來居住在平地上。兗州屬於黑色肥厚的土壤地帶,花草茂盛樹木高大。田土屬於中下等級,田賦的等級也就相當,兗州整治了十三年才和其他八州收到相同的功效。它的貢賦是漆、絲,以及用圓形竹器盛著的有花紋的絲織品。運往京城的貢賦乘船先經濟水、漯水,然後通達黃河。

大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堣夷地區既已經略,濰水、淄水也已疏導。青州的土質屬白色肥厚一類,海濱一帶卻是寬廣又含鹽質,這裏的田土是鹽堿地。田地屬上下等級,田賦屬中上等級。青州的貢賦是鹽和細葛布,有時也進貢一些海產品,還有泰山深谷的絲、大麻、礦石、松木、怪石,萊夷地區的牧產品,和用圓形竹器盛著可用來做琴弦的柞蠶絲。貢賦運往京城是乘船先入汶水,再通到濟水。

大海、泰山和淮河之間是徐州:淮河、沂水得到了治理,蒙山、羽山可以種植。大野澤整治後已經能夠蓄水,東原一帶地區在水去平復後就可以耕種。青州的土質屬紅色粘性肥厚的一類,草木也生長得密集茂盛。這裏的田地屬上中等級,田賦屬中中等級。貢品是供天子分封諸侯時賜茅土之用的青、赤、白、黑、黃五色土,羽山深谷的彩色野雞,嶧山南邊做琴瑟用的獨生桐,泗水邊浮石制的磬,淮水邊上夷族聚居地產的珠蚌和魚,以及用圓形竹器盛著的黑細絲綢。貢賦運往京城是乘船經過淮水、泗水,再通到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