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第3/7頁)

這個時候皇上正憂慮黃河決口,而煉丹砂鉛錫成黃金又不能得手,就授予欒大做五利將軍。過了一個多月,欒大又得到四方金印,佩帶上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的印信。天子下詔給禦史:“從前大禹疏浚九江,決通四瀆。近來黃河泛濫到岸邊廣闊的平地,修築堤防的勞役沒有停息。我登臨天下二十八年,上天好像要送給我一名賢士而欒大正是能通天意的呢。如《周易·乾卦》說的那樣,‘有飛龍遊弋在天’,《漸卦》說‘似鴻鳥飛臨高岸邊’,能夠得到欒大,我的意志差不多是得到上天贊許的。應當用二千戶地方封地士將軍欒大為樂通侯。”賞賜列侯等級的上等宅第,僮仆一千人。按帝王標準用車馬、帳幕、器械、百物來充滿他的家室。又把衛皇後的長女許配給他,贈送黃金萬斤,更改她封號的命名叫當利公主。天子親自駕臨五利將軍的住宅。派出問候和負責供應的使臣,在道路上連接不斷。從武帝姑母大長公主和將相以下,都在他家中備設酒宴,進獻贈送給他錢財。於是天子又刻置了玉印叫“天道將軍”,派遣使者穿上用羽毛縫制的衣服,夜晚站立在白茅上,五利將軍也穿上用羽毛縫制的衣服,站立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表示不把他當臣子看待。而佩帶“天道”的意思,是將要替天子導引出天神。於是五利將軍常常夜晚在自家進行祭祀,想借此讓神降下。神沒有來到卻有百鬼聚集了,但他還是很能指使他們。在這以後他整理行裝外出,往東進入海域,尋求他的仙師去了。欒大被引見幾個月,就佩帶著六方大印,貴寵震動了天下,由此沿海一帶原來屬燕國、齊國境界之內的方士,沒有誰不是握緊手腕振奮地說自己也有秘方,能夠招來神仙了。

這年夏季六月中,汾陰的巫者叫錦的在魏藌的後土神廟地界旁邊替民眾祈禱祭祀,看見地面突起像鉤的形狀,用手扒開土一看,得到了一座鼎。鼎大得和其他的鼎都不一樣,雕刻有花紋但沒有文字表記,感到奇怪,告訴當地官吏。官吏報告給河東太守名叫勝的,勝上書稟知皇上。天子派遣使者考查訊問巫者獲得鼎的情狀沒有奸偽欺詐,於是用禮加以祭祀,把鼎迎接到甘泉宮,是隨從皇上同行的,皇上把它祭獻給上天。途中走到中山,天氣晴朗溫和,上空有黃色雲彩覆蓋哩。正好有只麃子經過,皇上親自射中,因而用來祭祀。到了長安,公卿大夫等官員都上議請求尊崇寶鼎。天子說:“近來黃河泛濫,幾年來沒有好收成,所以在巡視中祭祀後土神,祈禱它替百姓們繁育谷苗。今年豐收還沒有見到酬報,鼎為什麽要出土呢?”官員們都說:“聽說從前太帝(黃帝前的太昊伏犧氏)鑄造神鼎一座,一就是大一統,是天地萬物所系屬的最後旨歸。黃帝制作寶鼎三座,象征著天地人。大禹收集九州出產的金屬,鑄成九鼎,都曾經用它烹煮牲畜來祭祀上帝鬼神。遇到盛世它們就會出現,這樣傳到了夏代、商代。周家德行衰敗,宋國的社廟覆亡,鼎於是淪落淹沒,隱伏起來不見了。《詩經》的《周頌》中說:‘從廟堂到門檻外,有獻羊的有獻牛的;大鼎(鼐)中鼎和小鼎(鼒),不喧嘩來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長壽。’現在寶鼎到了甘泉,光輝潤澤龍遊變化,慶承福惠無邊無疆。在這裏和中山降下的黃白祥雲相合,祥雲就如嘉獸象征瑞應,加上陛下用大弓四箭射獲麃子,吉兆都會集到壇下,形成酬報天地鬼神的盛大典禮。只有承受天命稱帝的人才能心知其中的深意而合應符德的。寶鼎應該進獻給高祖廟,珍藏在甘泉宮天帝殿廷,以便契合上天降賜的神明符應。”皇上下詔說:“可以。”

進入大海尋找蓬萊三神山的人,說蓬萊仙島離岸不很遠,但是不能到達的原因,也許是沒有見到它放射的瑞氣。皇上於是派遣望氣的官員來輔佐征候蓬萊島的瑞氣。

這年秋天,皇上臨幸雍縣,將要進行郊祭。有人說“五色之帝,是太一帝的陪祭,應該建立太一壇由皇上親臨祭祀它”。皇上猶豫不能決定。原來齊地人公孫卿說:“今年得了寶鼎,而冬季辛巳朔日晨旦是冬至到達時刻,和黃帝時代正好相同。”公孫卿還有進言議事的書劄說:“黃帝在宛朐地方得到寶鼎,就問臣子鬼臾區。鬼臾區回答說:‘帝得到寶鼎和用於占蔔的神蓍草,這一年己酉朔日晨旦是冬至時刻,合乎天的歷數,就這樣終而復始地循環。’於是黃帝預測日月朔望以推算歷法,後來大約每過二十年再值朔日晨旦冬至,總計二十次推算,合三百八十年,黃帝就成了仙登臨上天去了。”公孫卿想通過武帝的近臣所忠上奏,所忠一看他書劄中的議論不合常道,懷疑他是胡妄地寫作,就拒絕說:“祭寶鼎的事已經決定了,還能做什麽!”公孫卿通過武帝寵愛的人奏上。皇上看了特別高興,就召來公孫卿詢問。回答說:“從申功那裏接受到這些內容,申功已經死亡。”皇上說:“申功是個什麽樣的人?”公孫卿說:“申功,齊國地方人。和仙人安期生通往過,受聽過黃帝的言論,沒有寫成文字,惟獨只有這份鑄在鼎上的文字。說‘漢家興盛會重新相當黃帝得鼎的時節。漢家帝王的賢聖人是在高祖的孫輩以至曾孫輩。寶鼎出土並和神靈交通,就舉行封禪典禮。自古舉行過封禪的有七十二位君王,只有黃帝能夠上到泰山舉行封禮’。申功說:‘漢家君主也應當上到泰山舉行封禮,上到泰山舉行了封禮就能成為神仙登天了。黃帝時代有萬家諸侯,能夠主持名山大川神靈祭祀而得到封地的有七千家。天下的名山有八座,三座在邊遠部落地區,五座在中原各國。中原各國有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東萊山,這五座山是黃帝所要經常去遊覽,和神靈相會的地方。黃帝一邊作戰一邊學習仙道,痛恨百姓中有人反對他的仙道,並處斬了那些詆毀鬼神的人。這樣一百多年以後才能夠和神靈交通。黃帝到雍地郊祭上帝,停宿三個月。鬼臾區別號大鴻,死後葬在雍地,就是從前的鴻冢。這以後黃帝在明堂接見萬般神靈。所說的明堂,就是現在的甘泉宮。所說的寒門,就是現在的谷口。黃帝開采首山的銅,在荊山腳下鑄成鼎。鼎已經鑄成,有條飛龍垂著胡須往下來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背,他的群臣和後宮的一些人跟著騎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龍於是飛上天去。其余的小臣子不能騎上龍背,就都抓住龍的胡須,龍的胡須被拔出來了,黃帝的一把弓也掉落下來了。百姓們仰望著黃帝已經飛上天去,就抱著他的弓和龍的胡須號哭,所以後代就此把黃帝上天的地方取名叫鼎湖,把他掉落的弓取名叫烏號。’”聽了以後於是天子就說:“哎呀!我真的能夠像黃帝那樣,我看待和拋棄人世間的妻妾子女就會像扔掉鞋子一樣容易了。”就委任公孫卿做郎官,派他去東方在太室山恭候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