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第2/6頁)

周公回到朝中,恐怕成王年輕氣盛,治國會出現荒淫放蕩,於是作了《多士》,作了《毋逸》。《毋逸》篇說:“做父母的,長時間創業,而子孫們驕縱奢侈,忘記了父母創業的辛苦,致使家業毀敗,做兒子的可以不謹慎嗎!所以從前殷王中宗,嚴謹恭順地敬重畏懼天命,自己遵守法度,並以法治理百姓,兢兢業業不敢荒廢國事貪圖安逸,所以中宗當政長達七十五年。到了高宗,因為他曾長期在民間勞作,和百姓生活在一起,振起而即王位後,就有了喪事,三年不言語以行孝道,一旦說話天下的百姓都很擁戴,不敢荒廢國事、貪圖安逸,努力安定殷民,做到百姓貴族都沒有怨言,所以高宗當政達五十五年。到了祖甲,他認為超越兄長做王不合道義,因此長期逃亡在民間,深知百姓的需要,故能夠保護並施恩於百姓,不欺侮鰥寡,所以祖甲當政達三十三年。”《多士》篇說:“從商湯直到帝乙,殷代沒有不虔誠地祭祀鬼神、修明德政的,各個帝王都沒有違背天命的。到今日紂王繼位,驕奢淫逸,不顧上天和百姓的願望。紂的百姓們都認為他應該殺。”“周文王勤勞國政,每天太陽偏西還沒空吃午飯,所以當政達五十年。”周公用這些話勸誡成王。

成王居住在豐京,天下已經安定,周朝的官制和政治組織還沒有制度化,於是周公作了《周官》,指明各種官吏的職責範圍。又作了《立政》,以便利百姓。百姓喜悅。

周公在豐京,患病,在彌留之際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周公已經死去,成王也很謙讓,把周公葬在畢邑,隨從文王埋葬,表明不敢把周公看作自己的臣子。

周公去世後,秋天尚未收割,暴風雷雨突起,莊稼全部倒伏,大樹連根拔起。周朝上下一片恐慌。成王和大夫們穿上朝服,打開金屬裝束的密封匣子,成王才看到周公祈禱願意代替武王死的簡書。太公、召公和成王便詢問當年跟隨周公的史官和辦事官員,史官和辦事官員說:“確實有這件事,以前周公有命令不讓我說。”成王手捧策書哭泣,說:“從今以後不必恭敬地占蔔了!以前周公為王室辛苦操勞,因為我年幼不知道。現在上天顯示威嚴,來表彰周公的恩德,我小子應該郊祭迎接天神,從我們國家的禮儀考慮也應該這樣做。”成王到郊外祭天,天於是放晴,風向反過來刮,莊稼全部立了起來。太公、召公命令百姓,凡被刮倒的大樹,都扶起來培土。當年獲得大豐收。於是成王特許魯國可以郊祭上天和立廟祭文王。魯國享用天子禮樂的原因,在於褒獎周公的大德。

周公去世,兒子伯禽先前本來已經受封,這就是魯公。魯公伯禽最初受封到魯國,經過三年以後才向周公報告治理魯國的情況。周公說:“為什麽這樣遲緩呢?”伯禽說:“變更那裏的習俗,改革那裏的禮儀,服喪三年才能夠免除,所以遲了。”當時太公也受封到齊國,五個月就向周公報告了治理齊國的情況。周公說:“為什麽這樣快呢?”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間的禮儀,順從當地的習俗辦事。”等到後來聽到伯禽報告治理情況來得遲,就嘆息道:“唉,魯國後世的繼承人將要面向北來事奉齊國了!為政不簡化不平易,百姓就不會親近;政令平易親近百姓,百姓必然歸順他。”

伯禽就魯國君位以後,曾有管叔、蔡叔等反叛,淮夷、徐戎也一並興起反叛。當時伯禽率軍在筭邑討伐他們,作了《筭誓》,說:“準備你們的裝甲頭盔,不準馬虎從事。不準毀壞畜圈。遇有從圈裏跑出來的牛馬,逃走的奴隸,不要離隊追捕,得到他人的牛馬和奴隸要恭恭敬敬地送還。不準偷盜和搶奪,不準翻越百姓的墻垣。魯國北、西、南三面近郊和郊外的百姓,準備好芻草、幹糧及木板,不準影響供應。我定於甲戌日築工事討伐徐戎,屆時不準不到,違反者處死刑。”寫了這篇《筭誓》,就討平了徐戎,安定了魯國。魯公伯禽去世,兒子考公酋繼位。考公在位四年去世,讓弟弟熙繼位,這就是煬公。煬公建築了茅闕門。他在位六年去世,兒子幽公宰繼位。幽公十四年,幽公的弟弟;殺幽公奪取君位,這就是魏公。魏公在位五十年去世,兒子厲公擢繼位。厲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魯國人立他弟弟具,這就是獻公。獻公在位三十二年去世,兒子真公濞繼位。

真公十四年,周厲王暴虐無道,逃到彘地,出現了共和行政的局面。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去世,弟弟敖繼位,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和長子括、少子戲西去朝見周宣王。宣王喜歡戲,想立戲為魯國太子。周室大臣樊仲山父勸諫宣王說:“廢掉長子立少子,違背禮制;違背禮制,必然觸犯王的命令;觸犯王的命令,必然要誅殺他。所以發布命令不可以違背禮制。命令不能執行,政權的威信就不能建立。強制百姓執行違背禮制的命令,百姓就會背棄國君。下級服從上級,年少的服從年長的,這才符合禮制。現在天子立諸侯的繼承人,而立少子,這是教百姓作違背禮制的事。假如魯國服從君命,諸侯紛紛效法,則王的命令就會阻塞不行;假如魯國不服從君命而懲罰它,等於是自己懲罰王的命令。懲罰它也失策,不懲罰它也失策,請王還是慎重考慮。”宣王不聽勸諫,終於立戲為魯國的太子,夏天,武公回國後去世,戲繼位,這就是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