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第4/4頁)

正趕上武帝年老,太子不幸早死,還沒有再立太子,燕王旦派使臣前來上書,請求到長安擔任皇宮的宿衛。孝武帝看到他的書信,甩到地上,發怒說:“生了兒子應當放在齊魯禮義之鄉,竟將他放在燕趙地區,果然有爭奪的野心,不謙讓的端倪表現出來了。”於是派人立即把燕王的使臣斬殺在宮闕下。

恰逢武帝逝世,昭帝剛即位,旦果然生怨而責恨大臣。旦自以為年長應當繼位,和齊王的兒子澤等謀劃叛亂,揚言說:“我哪裏有弟弟存在!如今即位的是大將軍的兒子。”想要發兵。謀反被發覺,應當處死。昭帝本於骨肉親情予以寬恕,把案子壓下不準張揚,公卿派大臣請求處理,朝廷派宗正和太中大夫公戶滿意、禦史二人,一起前往燕國,規勸燕王。漢使到達燕國,各在不同的時間,輪流會見燕王責問他。宗正,是主管劉氏宗室戶籍的,他首先會見燕王,為他列舉事實,陳述昭帝是武帝兒子的確鑿證據。接著侍禦史就又去見燕王,用國法責備他,問道:“大王想發兵造反,罪狀明顯,應當治罪。漢朝有明確的大法,封王只要犯了微小的過錯,就得依法判處,怎麽能寬恕大王!”侍禦史用法律條文使他恐懼震動。燕王的情緒逐漸低落,心裏恐慌。公戶滿意熟悉儒經的義理,最後會見燕王,他引述古今通義,國家大禮,言辭文雅深刻,對燕王說:“古代天子朝內一定有異姓大夫,用來匡正皇族子弟;朝外一定有同姓大夫,用來匡正異姓諸侯。周公輔佐成王,誅滅他的兩個弟弟,所以國家太平。武帝在世的時候,還能寬恕大王。如今昭帝剛即位,年紀幼小,春秋正富,還沒有親自執政,委任大臣治理國家。古代誅殺懲罰不袒護親戚,所以天下太平。現在大臣輔政,遵照法律率直行事,不敢袒護任何人,恐怕不能寬恕大王。大王可要自己謹慎,不要使自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於是燕王旦才恐懼認罪,叩頭謝過。大臣想使他們骨肉和好,不忍心用法律傷害他。

以後旦又和左將軍上官桀等謀反,揚言說“我的年齡次於太子,太子不在了,我應當繼位,大臣們共同壓抑我”等等。大將軍霍光輔政,和公卿大臣商議說:“燕王旦不悔過歸正,仍然作惡不改。”於是按法律直斷,執行懲罰誅殺。旦自殺,封國被廢除,像策文所指出的那樣。主管官員請求誅殺旦的妻子兒女。孝昭帝因為骨肉之親的緣故,不忍心誅殺,寬恕了旦的妻子兒女,把她們貶為平民。古書說“蘭根和白芷,把它們浸泡在臭水裏,君子就不再接近它們,平民就不再佩帶它們”。是浸泡使它們逐漸這樣的。

宣帝剛即位,廣施恩德,在本始元年中又盡封燕王旦的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封為安定侯;把燕王旦的原太子建封為廣陽王,讓他供奉燕王的祭祀。

(以上吉書時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