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四 遊俠列傳第六十四(第2/3頁)

這時濟南姓瞯的人家、陳地的周庸也因為豪俠而聞名,景帝聽說後,派使者把這些人全殺死了。那以後,代郡多個姓白的、梁地的韓無辟、陽翟的薛兄、陜地的韓孺,又紛紛出現了。

郭解是軹縣人,字翁伯,是善於給人相面的許負的外孫。郭解的父親因為任俠,在孝文帝時被殺死。郭解這人短小精悍,不飲酒。他小時候陰險狠毒,心中憤慨不高興時,親手殺死很多人。他不惜自身來助朋友報仇,藏匿亡命的人去犯法搶劫,停下來就私自鑄錢、盜掘墳墓,這種事原來就不可勝數。但卻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擺脫出來,就像是犯法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紀大後,就改變操行,檢點自己,用恩惠報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施給別人,對別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歡行俠的思想更加強烈。已經救了別人性命,不炫誇自己的功勞,但他的內心仍然陰險狠毒,突然因為小的怨恨而行兇之事還和以前一樣。當時的少年仰慕他的行為,也常常為他報仇,不讓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兒子依仗郭解的威勢,和別人飲酒,讓人家幹杯。人家不勝酒量,他就強迫灌人家。別人生氣,拔出刀來刺殺了郭解姐姐的兒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氣地說:“憑著翁伯的義氣,人家殺了我的兒子,卻捉不到兇手。”把屍體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來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聽到兇手的去處。兇手窘迫,自己回來,把實情全部告訴郭解。郭解說:“你殺他本來應該,我的孩子沒有道理。”於是放走那兇手,把罪責歸於他姐姐的兒子,就收屍埋葬了他。人們聽說了這事,都稱贊郭解的道義,更加依附於他。郭解每次外出或歸來,人們都躲避他。有一個人獨自岔開雙腿傲慢地坐著看郭解,郭解派人去問他的姓名。郭解的門客想殺了那人。郭解說:“在家鄉居住,竟至不被人尊敬,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麽罪過呢!”於是暗中囑咐尉史說:“這個人,是我很關心的,輪到他服役時,請求免除他。”以後每到服役時,多次輪到這個人,縣吏都沒有要求他去。這個人覺得奇怪,問其中的原因,說是郭解讓他解脫的。這個傲慢的人就袒衣露體向郭解謝罪。少年們聽到這事,越發仰慕郭解的行為。

洛陽有相互結仇的人,城中幾十個賢人豪傑從中調解,他們始終不聽。門客們就來拜見郭解,說明情況。郭解連夜去會見結仇的人家,仇家委曲心意聽從了郭解的勸告。郭解於是對仇家說:“我聽說洛陽很多尊者在這裏從事調解,你們大都不肯聽從。如今你們幸而聽從了我的話,我怎麽能從別的縣跑來奪取人家地方賢豪大夫的權利呢!”郭解於是連夜離去,不讓別人知道,說:“暫且不要用我的話,等我離去後,讓洛陽的豪士從中調解,你們就聽他們的。”

郭解謹守恭敬,不敢坐車進入他們縣衙門的辦公地方。他到附近的郡和王國,替別人辦事,事情可以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使各方滿意,然後才敢吃人家酒飯。大家因此十分尊敬他,爭著供他使用。城中少年和附近縣的賢人豪傑,半夜來拜訪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輛車,請求把郭解的門客帶到自己的房舍去供養。

到了遷徙各郡國的豪富人家到茂陵居住時,郭解家裏貧困,不夠遷徙的資財標準,但遷徙名單中有他,官吏害怕,不敢不將他遷徙。衛青將軍替郭解向皇上說:“郭解家裏貧困,不夠遷徙標準。”皇上說:“平民有權力使得將軍替他講話,這說明他家不窮。”郭解家就被遷徙了。人們出資一千多萬為郭解送行。軹縣人楊季主的兒子任縣掾,是他提名要遷徙郭解的。郭解哥哥的兒子砍掉了楊縣掾的頭。從此楊家和郭家結了仇。郭解移遷進關中以後,關中的賢人豪傑知道和不知道郭解的,聽到他的名聲,都爭著和郭解結好。郭解矮小精悍,不飲酒,出門從未騎過馬。後來又殺死了楊季主。楊季主的家人上書告狀,有人又把他殺死在宮門下。皇上聽說後,就下令官吏捉拿郭解。郭解逃走,把他母親一家安置在夏陽,自己來到臨晉。臨晉人籍少公與郭解素不相識,郭解假冒姓名,趁機要求他幫助自己出關。籍少公把郭解送出關後,郭解輾轉到了太原,他所到之處,常常把自己的情況告訴留他居住、食宿的人家。官吏追趕他,追尋蹤跡到了籍少公家裏。籍少公自殺,口供斷絕了。過了很久,才抓到郭解。官府深究郭解所犯的罪行,發現被郭解所殺的人,都在被赦免之前。軹縣有位儒生陪同來查辦郭解案件的使者坐,郭解門客稱贊郭解,那儒生說:“郭解專門用狡詐來觸犯國法,怎麽可以稱賢人!”郭解門客聽到了,殺了這個儒生,割斷他的舌頭。官吏拿這事責問郭解,郭解真的不知道殺人的是誰。行兇的人也始終沒查出來,沒有人知道是誰。官吏向皇帝上書說郭解沒有罪。禦史大夫公孫弘議論說:“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俠,敢於觸犯法律,因為小怨恨而殺人,郭解雖然不知道,這罪過比他自己殺人還嚴重。該判大逆不道罪。”於是就誅殺了郭解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