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清政府處理朝鮮海難事件案例研究看待宗藩關系的另一種視角

一、問題的提起

翻檢有關明清兩代中朝兩國往來的史料可以發現,其中有大量有關朝鮮漂海人,即因海難事件漂流至中國的朝鮮人的記載。這些漂海人在現代意義上可以說是因為自然災害這種不可抗力而流落我國的難民。

既往有關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中朝宗藩關系的研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集中於雙方的官方往來。(注: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中心的研究人員劉衛,其有關專著有:《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資料集有:《清代中朝關系史料選輯》,與吉林省档案館合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其有關專題論文有:《朝鮮赴清使團的文化交流活動》,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清代中朝宗藩關系下的通使往來》,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清代朝鮮使團貿易制度述略》,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據報道,劉衛所承擔的有關項目還有《明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為該中心重點項目。)這些研究對中朝關系做了有益的探討。歷史是人民的活動,不同國家官方之間的往來是建立在人民往來的基礎之上的。以此認識為出發點來看待有關朝鮮漂海人的史料,可以發現上述史料中所反映的中朝雙方的民間交往的史實。

漂海人問題並非僅存於中朝兩國之間。在古代東亞,中國、朝鮮、日本與琉球幾國隔海相望,海難事件經常發生。因此漂海人是歷史上長期存在於上述諸國之間的問題。這一類問題台灣已有學者注意,並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有台灣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湯熙勇副研究員(注:(1)湯熙勇:《清代台灣外籍船難的處理方法及其影響》,提交“第一回台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日本大阪台灣史研究會舉辦,1997年9月5—6日。作者的《清代台灣的外籍船難與救助》,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中研院社科所出版,當與此報告有關。作者的台灣“行政院”國科會1998年度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研究報告《清代台灣外籍船難的處理方法及其影響》亦當與此論文有關。(2)湯熙勇:《明清時代環中國海的海難事件研究:以中國、日本、朝鮮、琉球之海難資料整理為中心》,提交“國際海洋經濟社會、文化研討會”論文,廈門社會科學院主辦,1998年11月15—18日。此文當系作者受台灣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1998年委托研究計劃“近世環中國海的海難數據集成:以中國、日本、朝鮮及琉球為中心”(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on Shipwrecks off the China Coast in Premodern Times)之結果。(3)湯熙勇:《清初中國救助朝鮮難船之政策及措施》(共23頁),提交“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2000年3月30—31日。作者與此課題有關的還有《清代前期中國之朝鮮國海難船及漂流民救助》,收於《南島史學》第59號(共26頁)。此乃作者提交“第三十一回南島史學會大會”論文,南島史學會主辦,東京舉行,2002年6月。(4)湯熙勇:《明代中國救助外國籍難船及漂流難民的方法(初探)》,提交廈門大學主辦“第九屆國際明史學術研討會”論文,2001年8月24—29日。(5)湯熙勇:《清順治至乾隆時期中國救助朝鮮海難船及漂流民的方法》,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八輯》,中研院社科所,2002年5月,第105—172頁。(6)湯熙勇:《海難事件與海防安全:以清代處理外國籍海難船及人員為中心的探討》,提交“第二屆近代中國海防國際研討會”論文,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辦,2002年6月。(7)湯熙勇:《晚清中國救助朝鮮難船方法的調整及其意義》(A4,共50頁),台灣“行政院”國科會2002年度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研究報告。

以上據http://www.issp.sinica.edu.tw/chinese.index.html。)及台灣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劉序楓副研究員。(注:(1)劉序楓:《明清時代環中國海的海難事件研究:以中國、日本、朝鮮、琉球之海難資料整理為中心》論文,提交“廈門海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廈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1998年11月15—18日。(2)劉序楓:《近世環中國海域之海難資料收集》,提交“第一回海域交流史研討會”論文,日本海域交流史研究會主辦,1998年11月22—23日。(3)劉序楓:《清代档案收錄外國關系海難史料目錄》,收於《前近代東亞海域交流成立條件有關之基礎的研究》,日本豐田財團助成研究報告書,天理大學:海域交流史研究會,2000年4月,第117—178頁。(4)劉序楓:《清代档案中與外國有關之海難史料目錄稿》,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2000年。(5)劉序楓:《清代中國對外國遭風難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鮮、琉球、日本難民為例》,收於《第八回琉中歷史關系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沖繩:琉球中國關系國際學術會議”,2001年3月,第1—37頁。作者2002年度中研院東北亞區域研究計劃之成果報告書《清代中國對外國海難難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以朝鮮、琉球、日本難民為例》,2002年3月,第1—35頁,當與此有關。(5)劉序楓:《清代環中國海域的海難事件研究——以嘉慶年間漂到琉球、呂宋的朝鮮難民返國事例為中心》,提交“第九屆中琉歷史關系國際學術會議”,福建師範大學主辦,2002年11月5至9日。(6)劉序楓:《近世環中國海域的海難救助制度研究——以中國、日本、朝鮮、琉球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