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晉楚的拉鋸戰(第6/24頁)

魏絳說到這裏,偷偷看了晉悼公一眼,只見他眉頭緊鎖,若有所思的樣子,於是繼續說:“後羿身居帝位,貪戀著打獵,忘記了國家的大事,想到的只是飛禽走獸,所以亡國滅種,後人要引以為鑒啊!”

順便插一句,晉悼公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獵。魏絳這番話,一語雙關,既是以禽獸比喻山戎,建議晉悼公不要將精力放在山戎身上;又是教育晉悼公正確對待自己的愛好,以國家大事為重。

晉悼公沉吟半晌,道:“那依你之見……”

“與其伐戎,不如和戎。”

“和戎?”晉悼公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和戎這個詞。在後世的歷史中,和戎逐漸演變成對少數民族妥協的代名詞,這恐怕是魏絳始料不及的。

“是,和戎有五利。”魏絳說,“第一,戎狄部落都是遊牧民族,他們逐草而居,重視財物而輕視土地,可以通過收買來獲得他們的土地;第二,和戎之後,邊境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可以專心發展農業生產;第三,山戎臣服於晉國,是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有利於在諸侯之間樹立晉國的威信;第四,以德服人,安撫戎狄,無需動用武力,可以節省開支,減少流血;第五,您以後羿為前車之鑒,重視德政,遠方的人們會前來歸順,鄰近的國家也會服從領導。請您認真考慮我的建議!”

晉悼公說:“寡人很高興聽到您的見解,就照您的意思辦!”於是命魏絳與無終等山戎部落會盟,同時致力於修整國政,治理百姓,打獵也嚴格按照周禮的規定,安排在農閑時節進行。

事實證明魏絳的和戎政策是正確的。通過和戎和修整國政,晉國一方面增加了綜合國力,另一方面獲得了更高的國際威信。公元前568年夏天,晉悼公終於等來了一個他盼望已久的人——吳王壽夢的全權特使壽越。

壽越向晉悼公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就前年吳國沒有參加雞澤之會表示歉意;二是希望與中原諸國加強合作,成為晉國的正式盟國。

晉悼公大喜過望,給予壽越很高的禮遇。同年九月,晉、齊、魯、宋、陳、衛、鄭、曹、莒、邾、滕、薛、鄫等國諸侯與吳國的壽越在戚地會盟。會後,晉悼公以盟主的身份,命令各國出兵,組成諸侯聯軍,幫助陳國抵抗楚國的入侵。

就在晉悼公大會諸侯、建立起規模空前的國際同盟的時候,楚共王悄悄改變了策略。他一面命令部隊保持進攻態勢,一面派人給陳國新任君主陳哀公送去一封信。

“自先君莊王入陳以來,陳國與楚國歷年友好,何故突然背叛寡人,以至於兩國刀兵相見,生靈塗炭?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麽誤會,或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呢?”

“事到如今,我們也就實話實說了。”陳哀公回復,“陳國之所以背叛,實在是逼不得已,因為貴國令尹貪得無厭,總是向陳國索取大量的財物,我們不堪重負,才出此下策啊!”

“什麽?”楚共王大吃一驚。他馬上派人秘密調查公子壬夫,結果比他想象的更嚴重。原來公子壬夫的手不只是伸向陳國,但凡楚國的盟國,都不同程度地被他勒索過財物。“原來我們只要向楚王納貢,令尹上台後,我們不但要向楚王納貢,還要向令尹納貢,負擔卻不只增加了一倍。為什麽?因為令尹拿得比楚王還多。”

“那你們為什麽不及早向楚王報告呢?”

“誰敢得罪令尹啊?搞不好,他編織一個罪名,楚國大軍就殺到我們的土地上了,我們只能委曲求全!”

事情查明之後,公子壬夫被判以極刑,立即執行。

說句題外話,令尹在楚國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因為勒索別國的財物,說殺就殺了,可見楚共王對官員的腐敗是持“零容忍”態度的。事實上,但凡智商正常的封建君主,對於屬下的貪贓枉法行為總是難以容忍,因為他們都清楚,這種行為會嚴重危害自己的統治,甚至導致國破家亡;相對而言,那些被稱為“公仆”的職業官僚,對這種行為的容忍度就大很多,因為國家不是他們自己的,他們也只是匆匆過客,沒有必要那麽在意。

公子壬夫死後,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貞接任令尹。此時,晉悼公親自率領的諸侯聯軍已經集結完畢,正在前往陳國的路上。聽到這個消息,士匄(gài)哀嘆道:“現在去已沒用了,陳國必定會投向楚國的懷抱。楚國人殺死公子壬夫而立公子貞,就是要改變對陳國的政策。陳國緊鄰楚國,遠離晉國,楚軍朝發夕至,陳國人敢不聽從楚王的號令嗎?依我看,現在占有陳國只是一個夢想,還不如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