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閼與之戰:秦軍最慘痛的大敗(第2/8頁)

俗話說,金銀有價玉無價。和氏之璧號稱價值連城,究竟值多少座城池,從來沒有人估算過。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秦國拿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之璧,吃虧的是秦國。想想看,白起興師動眾,連續用了三年時間,才攻取趙國六座城池,平均一年兩個。按照這種速度,十五座城池足夠白起和十余萬秦軍忙上七年半了。

趙惠文王掰著手指頭都能算出這筆生意的好處,問題是它太好了,好得不真實。秦昭王究竟是哪根神經錯亂,才會想出這樣一筆蝕大本的買賣呢?

圍繞這筆買賣,趙國的大臣們連續開了三天會,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個騙局。如果答應了秦昭王的要求,結果很有可能是玉璧給了,城沒拿回來。但是如果不答應,等於放棄一個跟秦國談和的機會,而且很有可能引發秦國報復性的進攻,這是包括大將軍廉頗在內的群臣都不願意看到的。

趙國這邊拿不定主意,秦國那邊卻一再催促要給個答復。情急之下,趙惠文王決定派一個合適的人出使秦國,隨機應變。奇怪的是,滿朝文武,本來都在七嘴八舌發表意見,一聽到要出使秦國,突然都變了啞巴。

誰都知道,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後果不外乎有二:其一,立場偏左,到了秦昭王面前,據理力爭,秦昭王大怒,興師相向,這使者便是趙國的罪人;其二,立場偏右,到了秦昭王面前,委曲求全,城沒要回來,玉璧只當白送,這也是趙國的罪人,名為“趙奸”,是要被邯鄲城裏愛國的太學生們砸了座駕的。

趙惠文王看了一圈,“嘖嘖”了兩聲,表示極度不滿,說道:“難道我趙國無人?”

這時大內總管繆賢站出來說:“下臣推薦一人,可當此重任。”

“誰?”

“下臣的門客,藺相如。”

趙惠文王搖搖頭,表示沒聽過這個人。

繆賢便說了一段往事——

有一次,繆賢犯了罪,想逃到燕國去尋求政治避難,藺相如制止了他,問道:“您怎麽知道燕王會接納您?”

繆賢說:“我曾經陪同大王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拉著我的手說,願意與我結為朋友。現在我有難,他應該會庇護我。”

“錯!”藺相如說,“當年趙強燕弱,燕王有求於大王,而您又受到大王的信任,所以他才希望和您結交。現在您得罪了大王,他只要見到您,就會派刀斧手把您抓起來送回趙國。您還想他庇護您,做夢去吧!”

繆賢如夢初醒,於是聽從藺相如的建議,肉袒伏斧(光著身子伏在刑具上)向趙惠文王請罪。而趙惠文王果然因其坦白從寬,赦免了繆賢。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藺相如有見識,也有膽識,下臣以為他可以出使秦國,必不辱使命。”繆賢這樣說道。

趙惠王白了繆賢一眼,心想:看不出啊,你小子原來曾經想過要叛逃!這件事先且擱一邊,那藺相如有如此見識,倒也不是一般人,不妨見他一見罷。趙惠文王於是召見藺相如,問道:“秦王請求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之璧,你看可不可以給他?”

“這生意劃算,當然要給。”藺相如不假思索地說。

“可是,如果秦王拿走了和氏之璧,又不給我們城池,那可怎麽辦呢?”

“秦王以城易璧,我們不答應,理虧的是我們;如果我們給了他璧,而他不給我們城,理虧的就是他了。兩種情況相比較,我們寧可被騙,也不要讓秦國人抓著把柄。”

趙惠文王想,也只得如此了。試探著問道:“那有誰可以替寡人去秦國完成這個使命呢?”

藺相如笑了:“大王這樣問,想必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那就讓我帶著玉璧去吧。他們如果給我們城,我就給他們璧;他們如果使詐,我保證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聞言,不禁對眼前這位瘦弱的中年男子刮目相看,只見他神色如常,仿佛在說一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此人不可小覷。”趙惠文王這麽想著,當場拍板,決定派藺相如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鹹陽,很快受到秦昭王接見。他雙手捧著和氏之璧,小心翼翼地進獻給秦昭王。

秦昭王沒想到趙國這麽爽快,十分高興,拿著玉璧看了又看。原來這塊和氏之璧,乍一看普普通通,然而拿在手裏,感覺異常溫潤,似有涓涓細流自指縫間滑過,宛如早春雪融時一般激靈,又如深夏林間山泉一般透徹心扉。古代貴族玉不離身,秦昭王自幼配玉,當上國君之後更是名玉傍身,但是像和氏之璧這樣珍奇的玉石,還是第一次見到。他一邊嘖嘖稱奇,一邊將玉璧傳給身邊的幾個美人:“此乃稀世珍寶,你們也看看。小心啰,誰要是摔壞了,休怪寡人不客氣。”旋即,女人間發出一陣由衷的贊嘆。女人們看完,秦昭王又讓左右幾位親信大臣上前來觀看。大臣們看了,都跪在地上山呼萬歲,向秦昭王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