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閼與之戰:秦軍最慘痛的大敗(第4/8頁)

趙惠文王默默點頭。說這樣的話雖然不吉利,但是形勢逼人,也只能抱著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了。他幾乎是帶著英勇就義的悲壯感來到澠池,卻沒有遇到想象中的刀斧手一擁而上的場面,反而受到了秦國方面的熱情接待。這是公元前279年春天發生的事。

“也許是我們多慮了。”趙惠文王暗中對藺相如說。

“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藺相如說。

到了正式會面那天,秦國文武百官齊聚,各國使臣也受邀參加,場面搞得十分隆重。席間秦昭王頻頻舉杯為趙惠文王敬酒,趙惠文王也頻頻回敬,很快就酒酣耳熱了。

秦昭王借著醉意說道:“寡人早就聽說趙王善於鼓瑟,今日兩國為兄弟之會,請趙王為我們演奏一曲如何?”

趙惠文王也在興頭上,馬上說:“好!”於是當著大夥的面,演奏了一曲《伏羲樂》。奏畢,秦昭王擊掌稱贊,趙惠文王也就謙虛了幾句。這時秦國禦史(史官)快步上前,高聲宣布:“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記入史冊。”

趙惠文王一聽就愣了,鬧了半天,敢情在這等著我呐!正在悶悶不樂,只見藺相如從案幾上拿起一只陶缶(fǒu),雙手捧著,快步走到秦昭王面前跪下:“請大王擊缶助興。”

缶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秦人風俗粗獷,每逢宴飲,喝到半醉,便敲打著陶缶,拍著大腿唱歌。因此,缶在秦國又是一種樂器。

秦昭王把臉偏到一邊,裝作沒看見。

藺相如又說道:“請大王擊缶!”這一次嗓門粗了許多,全場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秦昭王臉色大變,席間的空氣驟然緊張。藺相如仍然不依不饒,又向前跪行了兩步,對秦昭王說:“現在您和我相距不過五步,我可是做好了將一腔熱血灑到您身上的準備。”言下之意,再不答應,就準備同歸於盡了。

秦昭王的左右聽到這話,立刻圍了上來,有人已經把佩劍拔出,偷偷繞到藺相如身後準備動手。藺相如怒目圓睜,高舉陶缶,大喝一聲,將這些人都鎮住。

秦昭王被逼無奈,只好拿起一根筷子,勉強敲了一下。藺相如立刻站起來召喚趙國的禦史:“請記好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國的群臣都覺得臉上無光,為了挽回一點面子,齊聲道:“請趙王獻十五座城池給秦王做賀禮吧!”

藺相如笑道:“那請秦王也把鹹陽送給趙王做賀禮吧。”

直到宴會結束,秦昭王始終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再加上廉頗大軍在邊境上待命,秦軍也不敢輕易動手。

從澠池平安回來後,趙惠文王立即封藺相如為上卿,且排名在廉頗之上。

廉頗不樂意了。我廉頗在沙場上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不過是個上卿;他藺相如動動嘴皮子,也是個上卿。敢情這趙國的上卿,張三李四王五麻子都能當啊!再說了,藺相如本來不過是一介平民,不知道哪一天突然走了狗屎運,居然混到了貴族隊伍中,而且排在我前面。我一把年紀了,受不了這個侮辱。

廉頗宣稱:“如果讓我在大街上看到藺相如,一定要公開羞辱他!”

藺相如聽到這話,只是笑了笑。從此,每次上朝的時候,他都避讓著廉頗。後來發展到只要廉頗上朝,藺相如就不上。有一次藺相如出行,遠遠看到廉頗的隊伍,趕緊下令繞道而行,唯恐避之不及。

連藺相如的門客都看不下去了,他們對藺相如說:“我們背井離鄉來跟隨您,就是因為仰慕您的為人。現在您和廉頗同朝為臣,地位比他高。他口出狂言,處處跟您過不去,您卻一味畏縮,見到他就像老鼠見到貓。這樣的侮辱,平常人都受不了,何況是身為國家的將相?我們水平有限,達不到您的境界,請讓我們走吧!”

藺相如說:“我理解你們的感受,但是請你們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廉頗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

門客們都說,當然是秦王厲害。

“秦王那麽厲害,我尚且敢在秦國的朝堂上公開喝斥他,侮辱他的文武大臣。你們說,我還會怕廉頗將軍嗎?”

這個問題把門客們都問住了。

“你們以為我不在乎個人的尊嚴、不介意廉頗將軍對我的侮辱嗎?不是。只不過我考慮,以秦國之強,不敢打趙國的主意,就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在。如果我倆發生沖突,有如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秦國趁機發動進攻,趙國就危險了。我是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個人的感受之上,才處處忍讓啊!”

門客們恍然大悟,都拜伏在地上說:“恕我等淺陋,不能體會您的苦心。”

事情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這位自我膨脹的老將突然明白了自己與藺相如的差距,很快做出了反應。他光著膀子,將一根荊條背在背上,由自己的門客引導著,前往藺相如府上請罪,說:“我老糊塗了,不知道您如此寬宏大量,真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