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偽君子韓起(第3/4頁)

“哎呀,這小子打雞血了?”鄭簡公大吃一驚,因為公孫段這人一向就很粗俗,今天怎麽這麽出色呢?他自然不知道,這些都是頭天晚上韓起幫著準備好的。

別說鄭簡公,連晉平公也感到意外,怎麽以前沒聽說鄭國還有這樣的人才啊?禁不住對公孫段刮目相看。

“主公,公孫段是個人才啊,當年他父親就是著名的親晉派,如今他又這麽尊重您。我看啊,州縣這個地方與鄭國接壤,幹脆就封給他算了,這樣,鄭國人民一定更親近我們。”韓起當著鄭簡公和公孫段的面,提出了這個建議。

韓起親自開口,又是當著人家的面,這要是不答應,在場的四個人都沒面子。再說,韓起說得也有道理啊。

“好!韓元帥不說,我也有這個想法啊。”晉平公眼都沒眨一下,當即把州地賞賜給了公孫段。公孫段也沒有推辭,拜謝之後,算是把州地拿到手了。

趁著大家夥兒都高興,鄭簡公又提個問題出來:“楚國天天派人來問我們什麽時候去朝拜他們的新國君,煩死了。可是,如果不去,又違背了當年在宋國訂立的盟約;去吧,又怕您會認為我們有二心了。那倒是去,還是不去?想請您給個指示。”

晉平公一聽,這還真是個問題,想了想,沒想明白,問韓起:“元帥,那你說說,倒是該去,還是不該去?”

韓起也假裝思索了一下,然後對鄭簡公說:“這個,可以去。如果您心向我國,去朝拜楚國又有什麽呢?無非是實踐盟約而已。如果你們心中沒有我國,就算天天來朝拜我們又有什麽意義呢?去吧,去楚國朝拜吧,只要心中有我國,朝拜楚國也等於朝拜我們。”

韓起的話,充滿哲理而又感人至深。

但實際上,都是利益交換。

鄭簡公很感動,晉平公也很高興,而韓起和公孫段對視一眼,會意一笑。

四年之後,公孫段去世,去世之前,特地叮囑子產把州縣還給韓起。注意,還給韓起,而不是還給晉國。

韓起拿到州縣,假模假式去找晉平公,說是鄭國非要把州縣給自己,自己大公無私,想要還給國家。晉平公被搞得很感動,當即宣布“既然人家給你,你就當仁不讓了吧”。

就這樣,韓起拐了一個彎,曲線拿到州縣。不過,韓起擔心被人說,索性再轉一個彎,用州縣交換了宋國大夫樂大心的原縣。

關於晉平公把州縣送給公孫段,《左傳》上的“君子”這樣評說:禮,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汰也,一為禮於晉,猶荷其祿,況以禮終始乎?《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其是之謂乎。

簡單翻譯過來是這樣的:禮這個東西很重要,公孫段平時吊兒郎當,偶爾一次注意了禮,就得到了晉平公的賞賜,那麽自始至終講究禮的人呢?《詩經》寫道:“人要是不懂禮,還不如快點去死掉。”大概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吧。

《左傳》裏的“君子”實在是個老實人,類似這樣被人騙還要給人唱贊歌的事情還真不少。

【雁過拔毛】

以韓起為首的六卿領導下的晉國不敢對抗強橫的楚國,但是對於周邊的盟國甚至周王室都很不客氣,典型的欺軟怕硬。

晉平公二十二年(前536年),也就是楚國滅陳國的第二年,發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塊地方叫做閻,原本是王室的地盤,後來給了晉國。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王室的甘大夫跟晉國閻地大夫閻嘉為了閻地的一塊地爭起來了。

說到這裏,順便說說閻姓起源。閻姓都出於姬姓,分別出於太伯、周昭王和晉成公,都以封地為姓。閻姓奉太伯的曾孫仲奕為得姓始祖,不過人數以晉成公後代為多。(《史記》:太伯無子。)

兩邊爭地,韓起自然向著自己這一邊,但是又不好出兵,於是命令晉國大夫梁丙、張趯(音替)從陰戎那裏借兵,攻打了周王室的穎地。

周王很憤怒,於是派了大夫詹桓伯到晉國,找到韓起並指責他們。

詹桓伯說:“當初歷代周王封自己的弟弟做諸侯,就是為了保衛王室。可是如今你們把王室當成帽子一樣隨便亂扔,還勾結戎人來打我們,你們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如果說這一套對趙盾這樣的人不靈的話,對韓起這樣要面子的人來說還是很管用的。

當時恰好周王室有人去世,韓起就派人去吊唁,順便把閻地的那塊地給了王室,把攻打穎地的俘虜也還給了周王室。

周王一看,這位改正錯誤還算及時,咱也要給人家面子啊,於是把甘大夫也給抓起來,送到了晉國。韓起索性好人做到底,把甘大夫恭恭敬敬又給送回了周王室。

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不管怎麽說,韓起至少還是一個顧及面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