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伍子胥的悲哀(第3/4頁)

大家一同叫好,都說這是實至名歸。

伯嚭清了清嗓子,準備發表獲獎感言。還沒等他說話,有人大聲開口了。

“於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讒夫在側;政敗道壞,諂諛無極;邪說偽辭,以曲為直,舍讒攻忠,將滅吳國:宗廟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荊棘。”(《吳越春秋》)說話的又是伍子胥,大意是忠臣受壓抑,奸臣受獎賞,吳國就要完蛋,宗廟都將不保。

肅靜,驚人的肅靜,大家用驚詫的目光看著伍子胥,再用迷惑的目光去看夫差。

夫差的臉色氣得鐵青,猛地一拍桌子,喝道:“老臣多詐,為吳妖孽。乃欲專權擅威,獨傾吾國。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計,無沮吳謀。”(《吳越春秋》)夫差的話也是毫不留情,大意是你這個老東西專門說我們吳國的壞話,想要獨掌大權。看在我爹的面子上,今天不跟你計較,你自己回去好好反省吧。

伍子胥站起身來,說道:“我都是為了吳國好,可是你不識好人心。你要是殺了我,你就是夏桀商紂這一類昏君了。你好好反思吧,我,我辭職不幹了!”

說完,伍子胥轉身就走。

慶功宴的美好氣氛被伍子胥破壞了,吳王夫差早已經沒有了好心情,早早地散了宴席。

伯嚭沒有走,他有話要對夫差說。

“大王,伍子胥這個人剛愎自用,好猜疑,不知道報恩。他現在對大王怨氣很重,很可能要成為禍患。這次大王討伐齊國,他極力阻攔。現在我們得勝而歸,他又很惱火很羞愧,結果是惱羞成怒。現在大王在中原爭霸,而他在吳國,自以為是先王的老臣,如果外面勾結諸侯,內部串聯同黨,大王,恐怕要有所防備啊。”伯嚭的話像一顆顆鋼針,插在夫差的心頭。

說實話,夫差也有這樣的顧慮。不過,當初自己能夠立為太子,伍子胥出了不少力,因此夫差一直忍著,總是下不了決心。

見夫差下不了決心的樣子,伯嚭又說了。

“大王,我聽說上次伍子胥出使齊國是帶著他兒子去的,之後把兒子就留在了齊國,托付給了鮑牧。這件事情,說明他已經在做準備了。”這件事,伯嚭倒沒有冤枉伍子胥,他確實把兒子留在了齊國,因為他認定吳國將要滅亡。

關於這件事,夫差也是知道的。如今伯嚭這裏說出來,他才感到事情確實有些嚴重了。再想想宴會上伍子胥的惡言相向,夫差終於下定了決心。

“伍子胥,你不仁,休怪我不義。”夫差一咬牙一跺腳一拍桌子一瞪眼。

伍子胥的面前是一把寶劍,這把劍的名字叫做屬鏤。伍子胥很熟悉這把劍,因為這是吳王闔閭的劍,吳王闔閭愛劍,常常拿出來給伍子胥欣賞。

後來,吳王闔閭死後,這把劍就成了吳王夫差的。

現在,吳王夫差派人把這把劍送到了伍子胥這裏,同時帶了一句話:“子以此死。”(《史記》)

“什麽?”伍子胥驚詫,他不是怕死,他只是沒有想到自己會這樣死。

伍子胥手握寶劍,光著腳站在院子裏,撩起了衣服,對天狂呼。

“蒼天啊大地啊,我幫助你父親當上了王,雄霸天下。當初你爹立太子的時候,我以死相爭幫你爭取。可是如今你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信任奸佞小人伯嚭,反而要賜我死,天理何在?哈哈哈哈……”伍子胥大罵之後,放聲狂笑。

笑完,伍子胥對家人說:“我死之後,一定在我的墳墓上種一顆梓樹,等它長大了,越國人就來了;把我的眼睛摳出來,掛在東門之上,我要看著越國人怎樣攻陷吳國。”

說完,伍子胥橫劍自殺。

吳王夫差知道了伍子胥的臨終遺言,勃然大怒。於是,派人把伍子胥的屍體運來,割下頭顱,掛在高樓上,詛咒說:“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吳越春秋》)

吳王夫差,真夠狠哪。

隨後,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鴟(音赤)夷(皮口袋)中,投到了江裏。

後來,吳國人為伍子胥建祠,祠所在的山改名為胥山,在今無錫境內。

據傳說,吳國人為了不讓伍子胥的屍體被魚吃掉,劃著船,包了粽子扔進江中喂魚,後來在江浙一帶每逢五月初五就劃龍舟包粽子。至今,這成為端午節風俗的來源之一。

伍子胥死得很冤嗎?可以說是,因為他是為了國家好。但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他的性格決定了他只能是這樣的命運。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問:夫差可以放過殺父仇人勾踐,為什麽卻不放過恩人伍子胥?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想想伯嚭的那句話:我們家連續三代被殺,也許該反思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