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伍子胥的悲哀(第4/4頁)

伍子胥的能力不需要多說,伍子胥的毅力也不需要多說,伍子胥的直率也不需要多說,伍子胥的忠誠也不需要多說。因為,說得夠多了。

說說伍子胥的性格。

恩將仇報不是夫差的專利,伍子胥也未嘗不是如此,吳王僚如果在天有靈,也會這樣罵伍子胥的。

俗話說世道循環,報應不爽。伍子胥鞭屍楚平王受到普遍譴責,而自己的屍體也與楚平王一樣蕩然無存。

其實,伯嚭對伍子胥的性格評價是很準確的:剛暴、少恩、猜賊。他很多疑,很強暴,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並且很自我。在對夫差和對伯嚭的態度上,總是以恩公自詡,說話不留余地、不講策略,這一點令人難以忍受,這也是伯嚭講他壞話,夫差要殺他的主要原因。

對於吳國的貢獻,不用說伍子胥是巨大的。但是,所有這些貢獻,主要基於他向楚國報仇的需要,而確實不是為了吳國。譬如,吳國的官制一直沒有記載,吳國人從夫差開始才戴帽子,才開始向中原文化靠攏。顯然,伍子胥對於吳國經濟文化的貢獻不足一提,他的能力都用在了幫助吳國消滅楚國上。吳國在楚國的種種暴行,導致吳軍在大好形勢下敗退回吳國,伍子胥難辭其咎。

吳國的窮兵黷武與伍子胥有很大關系,因此夫差窮兵黷武本身也是受到了伍子胥的影響。

伍子胥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就,但是也造成了他自身的悲劇。如果方法得當,他原本可以幫助夫差遏制越國,可是他的性格卻恰恰促使夫差掉進越國人的陷阱。

至死,伍子胥還沒有反思,還在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