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章 反戰精英(第3/4頁)

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沒多久,武王就鞠躬盡瘁了,國家暫時交給弟弟周公旦管理。而周公,就是周朝制度的設計者,也是孔子最崇拜的“至聖”。

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在魯國,魯國就在今天的山東南部、安徽北部一帶,都城在今天的山東曲阜。

伯禽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改變當地的習俗,將周禮全面照搬過去。所以,整個周朝,魯國是周禮執行得最好的諸侯國。伯禽的治國方略是“親親上恩”,意思就是讓親人掌權,把好處給對自己有恩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任人唯親。

所以,在這個國家是很講出身的。如果你不是公族,對不起,你很難出頭的。

伯禽的五代孫是魯孝公,魯孝公的一個兒子叫做公子展,公子展的孫子以展為姓,就是展無駭。這就是展氏得姓的來源,周公的後代,本姓姬。

按照周朝的規矩,國君的兒子叫公子,享受卿的待遇;公子的兒子叫公孫,享受大夫的待遇;之後待遇遞減,到第五代的時候,就是“五世親盡”,不好意思,你從此就是個士的待遇了。

展無駭能夠做到司空,已經是卿的待遇,一來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結果,二來還是公族身份。在魯國,如果不是出身公族,要做到卿是比登天還要難。

即便是做到了卿,展無駭鞠躬盡瘁之後,兒子並沒有資格成為大夫,原因很簡單,展禽已經是公孫的孫子了,保留幾塊自留地就算不錯了。

【兄弟情深】

展家的日子不算太好過,但是,也沒有難過到哪裏去,畢竟有上面三代人的積累。

兩個孩子,展禽和展雄的性格完全不一樣。展禽老實巴交,從來不說假話,不說假話到什麽程度呢?基本上,別人說真話之前還會考慮一下後果,他不考慮,張口就來,永遠說真話不說假話。

說真話的壞處是什麽?

展禽是個很勤奮的人,非常有學問。按理說,這麽有學問,而且家庭出身也不錯,混個一官半職的應該沒問題。可是就因為從來不說假話,不會拍馬屁也不會送禮,眼看著成人了、娶媳婦了,可是還在家裏待業。好在,家裏有幾畝薄田,還過得去。

“孩子,你就委屈委屈自己,也試著說幾句假話吧。”老娘急啊,這孩子這麽憨厚,今後可怎麽辦?

“娘,我學不會。”展禽說。他老實,所以他實話實說,而不是說“我一定要學會”。

娘沒辦法了,從小到大展禽沒學會說假話,這輩子估計是看不到他說假話的日子了。

展禽還算好,雖然升官發財沒什麽希望,可是衣食無憂。

展雄就不一樣了。

說起來,展雄聰明機警、能言善辯、高大英俊,對於說假話也不是那麽抗拒,這樣的小夥子應該是很有前途的。可是,在魯國這樣的國家,他是沒有前途的。

作為公族,展雄受到的教育是不錯的。公族是享受義務教育的,那時候叫做六藝,包括“禮、樂、射、禦、書、數”等六種技藝。其中,禮就是禮節和禮儀,相當於今天的德育;樂就是音樂,當然不是今天的音樂這麽簡單,那時候的音樂有更多內涵;射就是射箭的技術,相當於現在的體育課;禦就是駕馭戰車的技術,相當於考駕駛證;書就是讀書認字,語文課;數就是算數,現在的數學課。

當公族多好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事實上,展雄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問題是,就算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了,你屬於那種很疏遠的公族了,你還是沒戲。

展雄就是這樣,盡管他文武雙全並且在魯國都找不到對手,他還是沒有辦法弄到一官半職。

按著宗法,父親的產業全部歸嫡長子,其余的兄弟只能凈身出門。而實際的情況是,嫡長子會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給兄弟們去種,到時候收租。也就是說,兄弟們實際上成了嫡長子的佃農。

展禽二十六歲那年,展雄二十歲了。這一年,展雄該成親了,也該自立門戶了。也就是說,從此以後,不能賴在哥哥家裏。

“兄弟,該成親了。等秋收之後,就給你娶個媳婦吧。成親之後,該搬出去了。家裏的那些地,你拿走一半吧,也不用給我租子了,咱們兄弟平分吧。”展禽把展雄給叫來,要分一半家產給他。

展禽是個好人,他認為弟弟是個人才,遲早出人頭地的,不能虧待了他。

“哥哥,你的好意兄弟心領了。可是,家裏這點地本來就不多,我再分走一半,你的日子就更緊了。地,我不要;老婆,我也不娶了。”展雄見哥哥對他好,不想連累哥哥。

“兄弟,地雖然不多,也夠我們吃了,還是聽哥哥的。”

“哥哥,你不要勸我。從小到大,家裏沒人喜歡我,都說我是災星,我要是再分了哥哥的財產,還不被罵死?”展雄說。話雖然不好聽,可是都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