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七章 子產升官記(第2/4頁)

子產聽說西宮政變,父親被殺,大吃一驚。不過,他並沒有慌亂。

“關閉大門,把貴重物品藏好,保護好倉庫,全體人員準備堅守,防備進攻。”子產下令,首先做了防守的準備。

防守準備做好之後,子產整頓戰車,一共十七乘戰車,然後開了家門,率領戰車殺奔西宮,在那裏收殮了父親的屍體,直接進攻北宮。

這個時候,子蟜率領國人前來助戰,兩下合兵,迅速擊潰叛亂分子,攻占北宮,平定了叛亂。

叛亂平定了,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

西宮事變的緣起固然主要因為子駟等人欺人太甚引發尉止等五個家族的報復,但是同時也是權力鬥爭的結果。當時的鄭國六卿都是鄭穆公的後代,六卿之間就是叔侄兩代人,看上去親密無間。子駟、子孔和子國是兄弟,子駟為正卿,為國家執政,而子孔對子駟一向內心不服,因此這次政變,子孔暗中為叛亂分子提供了情報。

現在子駟子國被殺,子孔成了輩分最高的人,正卿毫無疑問由他來擔任。不過,子孔還不滿足,他把所有大夫都請到了朝廷,起草了一份盟書,盟書上除了規定大家各守其職之外,額外要求大家都要無條件聽從子孔的命令,效忠子孔。這哪裏是盟書,這是效忠誓言。

沒有人簽這份盟書,大家本來就有些懷疑子孔是叛亂分子的臥底,如今再搞這一套,這簡直已經不是個普通的臥底了,這簡直就像要篡位了。

群情有些激憤,要不是看在子孔輩分高的分上,大家早就一擁而上把他給砍了。

子孔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已經在調集家兵,準備來個關門打狗,把自己的侄子們和一幫大夫們都給殺了。

雙方誰也不肯讓步,形勢十分危急,一觸即發。

在這個時候,子產挺身而出了。

子產找到子孔,勸說他把那份盟書燒掉。

“那怎麽行?我這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啊,大家一反對,我就燒了,以後還怎麽管理國家?”子孔講起大道理來。自古以來,大凡為了私欲的,都會講大道理來給人聽。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子產繼續勸說子孔。他說:眾怒難犯,專制的欲望難以達到,這兩項事情放在一起,大家都很憤怒,而你專制的欲望又沒有邊際,國家就很危險了。你燒掉盟書,大家平靜了,也沒有人來跟你爭權,不是很好嗎?何必要搞得這麽緊張呢?

子孔想了半天,也覺得得罪人太多不是個辦法,既然這樣,順坡下驢吧。

於是,子孔焚毀了盟書。大家也給子孔一個面子,承認他的執政地位。

兩件事,反映出子產的臨危不亂來。

【成為國家領導人】

轉眼間又是九年過去,這時候子產已經是三十九歲,還是一個普通的大夫。其間子孔很欣賞他,幾次要任命他為卿,都被他謝絕了。

子產知道,鄭國的權力場還要洗牌。當時鄭國的權力場上分為兩派,子孔為首,加上子然的兒子子革和子孔的兒子子良是一派,除此之外,以子展、子西為首的其余八個兄弟的後人為另一派。而子產比較低調,盡量不參與到鬥爭之中。

“寧可殺錯人,不能站錯隊。要怕站錯隊,盡量別站隊。”子產暗地裏這樣叮囑自己,從自己開始懂事到現在,鄭國的權力鬥爭就沒有停止過,兄弟之間、叔侄之間,一個個都是六親不認,為了權力和利益,鬥得你死我活。

終於,又一次洗牌開始了。

鄭簡公十二年(前554年),子孔趁著晉國攻打齊國的機會,暗中勾結楚國,想要利用楚軍的力量一舉鏟除這一幫侄子們。誰知道陰謀被子展子西發覺,結果楚軍偷襲鄭國沒有成功,反而被西伯利亞寒流凍死過半的軍隊,倉皇回國。子展子西趁機率領鄭國軍民進攻子孔,結果殺死子孔,子革和子良則逃到了楚國。(見第四部第154章)

鄭國權力重新布局。

子展擔任正卿,其後是子西,子產被任命為少正,級別為下卿,正式進入卿系列。另外的三個卿分別是子張(公孫黑肱)、遊皈(子明)和良霄(伯友)。六個卿全部是鄭穆公的後人,子展、子西、子產和子張是堂兄弟,遊皈和良霄是他們的堂侄,遊皈是子遊的孫子,良霄是子良的孫子。

基本上,子展非常強勢,再加上子西、子產和子張都很賢能,鄭國政局非常穩定。

政治局第一次常委會召開了。

六卿討論了國內國際形勢,談到國際形勢的時候,自然要說到晉國。

“各位兄弟,大侄子們。晉國人越來越難伺候,一個比一個腐敗,今後怎麽處理跟晉國的關系,大家談談看法。”子展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