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中央要亂了(第3/4頁)

“老先生,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啊。”王子朝很客氣。

老聃照例也客氣了一回,之後入席,也就是喝酒吃肉侃大山。除了王子朝和老聃,還有賓起作陪。

酒過三巡,王子朝就開始往正路上引了。

“敢問老先生,祖上是誰?”王子朝明知故問,他早就打聽明白了。

“啊,祖上是冉季載,因為是文王的老兒子,因此有一支以老為姓。”老子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因為冉季載當初官居司空,因此老子家族屬於大宗,都是從西周遷過來的。

“啊,原來是季載的後代,怪不得這麽有學問。”王子朝拍了個馬匹,然後嘆了一口氣。“唉,可惜啊,大宗衰落得厲害,老先生這樣的人才也只能在圖書館這樣的小地方混日子啊。”

開始煽情。

“哈哈,話不能這麽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經》)。”老聃回答得很輕松:知足常樂。

不上道。

“嘿嘿,話也不能這樣說。再怎麽說,大宗對周朝的貢獻遠遠大於小宗。可是,小宗仗著自己是地頭蛇,總是欺負大宗,太不公平了。”王子朝提起小宗就來氣,這倒不是裝出來的。

繼續煽情。

“嗨,算了。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道德經》)。”老聃依舊很坦然,意思是總會有人占便宜有人吃虧,吃點虧就算了,不必去爭了。

就不上道。

王子朝按捺不住了,他不想跟老聃再這麽繞圈子下去。

“老先生,你能忍,我不能忍。小宗吃香的喝辣的,占著最好的土地,拿著最高的薪水,手中掌握著權力,反而王族和大宗只能跟著喝湯,像孫子一樣夾著尾巴求生,這是什麽世道?不行,我要改變這一切,要把小宗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萬只腳,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借著酒勁,王子朝恨恨地說,一只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菜湯飛濺出來。

老聃搖了搖頭,輕輕地擦掉濺到臉上的菜湯。

“我看,算了吧,別爭這些了。當初王室東遷的時候,人家小宗出了很大的力。俗話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只要自己過得去,就不要爭那麽多了。”老聃發表自己的看法,他不支持王子朝。

王子朝瞪了他一眼,這話他不愛聽。

“老先生,別說這些廢話了吧,咱們直來直去。我們準備跟小宗決戰,一舉殲滅他們,怎麽樣,你是不是加入我們?一旦成功,您就是司空,怎麽樣?”賓起插話了,他是個性急的人,索性把話說明白了,還帶著利誘。

老聃愣了一下,老了老了的,還弄出這種事情來。再年輕二十歲,或許還考慮下。

“那,先預祝你們成功吧。不過,我老了,不中用了。再說了,能吃飽飯我就滿足了,沒什麽志向,你們還是去找有志向的人吧。再者說了,夫惟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道德經》)。打打殺殺這種事情,我不贊成,還是和諧的好。”老聃拒絕了,因為這跟他的理論差得太遠。

“你決定了?”賓起惡狠狠地問。

“我什麽也沒有決定。”老聃說。

老聃的話很明白,依然不願意加入王子朝的陣營。

“王子,殺了他滅口。”賓起不再理睬老聃,轉而向王子朝建議。

老聃心中咯噔一下,心說自己怎麽這麽倒黴,沒招誰沒惹誰,知足常樂,結果還是這麽個下場。

“算了,老先生是個老實人,既然有膽量拒絕我們,又有什麽理由出賣我們呢?”王子朝拒絕了賓起的建議,把老聃送走了。

回到家中,老聃長出一口氣,總算放下心來。不過隨後,他又為國家擔心了。

“唉,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道德經》)。”老聃哀嘆。看來,和平就快過去,兵荒馬亂的日子就快到來了。

【尋求國際支持】

王子朝知道,單單靠自己的力量是對付不了小宗的,就算王族和大宗團結起來,也沒有勝算。要對付小宗,必須尋求外援。

尋求哪裏的外援?

王子朝作過一個分析,逐一進行了排除。

晉國是不可能依靠的,因為晉國和單家的關系這些年來一直很鐵,而劉家和晉國範家已經結成世代姻親。

楚國也不可能依靠,現在的楚國是楚平王時期,根本無心也無力爭霸,王室的事情動不動會驚動全世界,楚平王沒有膽量介入,這是其一。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請楚國幫忙,那就等於立即宣布背棄了中原諸侯,得不償失。

齊國呢?齊國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齊國人有辦法肯出力而且跟晉國人明爭暗鬥,同時也很討厭小宗。可是問題是,齊國人太遠,遠水不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