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章 激流勇退(第3/4頁)

“哎,剛才好好的,怎麽突然老年癡呆的症狀出來了?”藉談覺得有點奇怪,告辭走了。

董叔決定向範鞅的女兒求婚,因此也來咨詢叔向。

“是不是因為範家比較富?”叔向問,有點漫不經心。

“範家勢力大,找個靠山,大樹底下好乘涼啊。”董叔說,想法很實際。

“嘿嘿。”叔向拒絕向他提供咨詢,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情最容易惹火上身。

董叔最終還是向範鞅求親了,結果還真的成了範家的女婿。

成親沒多久,為了誰先洗澡的事情,董叔跟老婆吵架,結果老婆一生氣回了娘家,第二天範鞅就派人來了,二話沒說,把董叔給綁在自家門口的大槐樹上了。

恰好叔向從那裏路過,看見好多人在看熱鬧,叔向不是看熱鬧的人,只管走。可是董叔看見叔向了。

“太傅,太傅,去幫我求求情啊。”董叔喊了起來。

叔向一看,原來這哥們綁在樹上呢,一問,說是老丈人派人來綁的。

“你不是想要靠山嗎?這不靠著呢嗎?你不是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嗎?這不正好在大樹底下嗎?你的願望實現了,我幫你求什麽情?”說完,叔向走了。

叔向為什麽不幫他求情?因為叔向本來和範家的關系就明和暗不和,別說去找他求情,平時到了範家門口都繞著走。

要說到叔向關系最好的呢,還是趙家。趙武之後,趙成和趙鞅(趙簡子)父子也都很尊重叔向,經常走動。

盡管叔向退休,趙簡子時不時前來問候,也順便討教。

這天,趙簡子前來,叔向很高興,兩人聊得開心。從年齡上說,叔向比趙簡子的父親趙成略大,因此是趙簡子的父輩。所以,盡管趙簡子官階高於叔向,到了叔向家中還是恭恭敬敬敘叔侄的禮。

兩人聊到魯國,趙簡子突然嘆了一口氣。

“唉,看人家魯國孟獻子,人家手下有五個勇士能夠為他出生入死,怎麽我一個也沒有呢?”趙簡子嘆息,原來是為了這個事情。

叔向笑了。

“元帥啊,那是因為你不想有啊,你要想有,我這把老骨頭都願意為你獻出去。一個好的君主,應該能夠預料到事態的發展,避兇趨吉,為什麽一定要讓自己的手下出生入死呢?”叔向說。他說話總是這樣富於哲理。

趙簡子連連點頭,心情好了起來。

叔向很喜歡這個年輕人,現在晉國像趙簡子這樣謙恭而且能幹的人幾乎再也找不到了。其實,叔向心中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的子孫今後恐怕就要靠趙簡子來關照了。

【叔向的遺囑】

轉眼,子產死了,子產的死訊對叔向打擊很大。

世界上,能夠相知相交的人並不多,晏嬰是其中的一個,子產是其中的一個。盡管很長時間處於絕交的狀況,叔向的內心裏對子產還是充滿了敬意,期待著有一天兩人能夠再次把酒言歡。

可是,這樣的機會再也沒有了。

叔向非常悲傷,很快病倒,到第二年就已經病入膏肓了。這一年,是晉頃公五年(前521年)。

韓起和趙簡子先後都來看望他,叔向把自己的兒子楊食我托付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關照。自然,兩人都答應了。

臨終之前,叔向把楊食我叫到了床邊。

“孩子,有一件事情我始終沒有辦,那就是咱們家的封邑。在晉國,除了六卿之外,就數祁家和咱們家的封邑大了。我活著的時候,仗著和趙家韓家的關系,還算能夠維持。我死之後,估計你是守不住的。與其被搶,不如自己送出去。前陣子我就提出來把封邑都還給公家,留下楊地這一塊就夠了。可是韓元帥說什麽也不同意,沒辦法,只好留著。不過,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封邑還掉,切記切記。”說完這些,叔向眼一閉頭一歪,離開了人世。

楊食我按照父親的遺囑,請求將羊舌家的封邑退回公家,只保留楊地。

“大侄子,算了,留著吧,有叔我呢。”韓起勸楊食我留著,他不忍叔向剛去世就拿掉他的封邑。

“那,就多謝元帥了。”楊食我本來就不願意退回去,韓起這麽一勸,順勢就收回了請求。

就這樣,楊食我保留了羊舌家的封邑。

楊食我奉公守法,不結豪門,他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誰也不會抓住自己的把柄。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俗話還說:占小便宜吃大虧。

【叔向兄弟】

叔向,正直、博學、謙恭而且明智。

但是,叔向不是子產,他不可能是子產,因為他的環境比子產更糟糕。子產做好了,能夠成為鄭國的相國,叔向做好了,也不過就是上大夫。也許,做得越好,嫉恨他的人越多。

子產可以說自己為國而死,叔向不可以,他沒有資格。所以,子產可以專心為國家,叔向只能一邊為國家,一邊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