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王良和伯樂

扁鵲被害,趙簡子十分悲憤。安葬了扁鵲的頭顱之後,趙簡子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什麽事?率兵攻打中行寅和範吉射。

趙簡子統率下的晉國軍隊節節獲勝,將中行和範家包圍在朝歌。此後,鄭國軍隊護送糧草支援範家和中行家,於是,晉國軍隊與鄭國軍隊在戚地交鋒,晉國軍隊大獲全勝。(事見第五部第241頁)

戰鬥結束之後的慶功宴上,大家喝得高興,於是開始論功。

【王良】

“我今天被鄭國人打了一戟,滿口吐血,趴在弓箭袋上。可是就是這樣,我依然堅持擂鼓,怎麽樣,我的功勞最大吧?哈哈哈哈。”趙簡子很得意,他覺得自己的表現不錯。

大家都笑起來,大家知道,真正論功行賞的時候,趙簡子是絕對不會跟大家爭功的。

“元帥,要說功勞,當時您被擊中之後,我奮不顧身擊退鄭國人,在車右裏,我功勞最大。”蒯聵也喝得不少,也來邀功。蒯聵並不是晉國人,而是衛國的太子,因為被驅逐,投靠了趙簡子,這次戰鬥,他是趙簡子的車右。

沒有人跟蒯聵爭功,他救了主帥,當然功勞最大。

可是,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大聲說話了。

“拜托就別吹了,沖鋒之前你嚇得掉下車的事情忘了?要不是我拉你上來,你都被後面的車給碾成肉醬了。”說話的是誰?趙簡子的禦者王良。王良並沒有冤枉蒯聵,蒯聵確實被嚇得掉下了戰車,多虧王良急中生智,甩了一根帶子給蒯聵,把他拉上了車。

“那是那是,改天我單獨請你。”蒯聵急忙表示感謝,他不僅感謝王良的救命之恩,還要感謝他激勵了自己,在自己被王良拉上車之後,王良曾經大罵他“你他娘的就像個娘們”,結果,蒯聵深受刺激,後面的戰鬥才勇猛無敵。

這下,大家的注意力都到了王良的身上。

該輪到王良得意了。

“各位,說到功勞,禦者裏我是第一名。”王良拍著桌子說,他也喝得二五二五了。

“吹罷,哈哈哈哈。”大家起哄。

“吹?告訴你們,我的驂馬的肚帶早就要斷了,可是這種情況下我還能控制好我的馬,你們誰行?”王良說,掃視大家。驂馬的肚帶要是斷了,戰車失去平衡,一定會翻,所以,這個功勞還真是不小。

“口說無憑啊,拉出來看看啊。”大家又起哄,不是不服氣,而是想看看王良到底有多大能耐。

“看看就看看,來人,把我的車套上。”王良來了勁,一邊讓人去套車,一邊站起來,向大帳外走去。

趙簡子跟著眾人呼啦啦都出了大帳,他也想看看。

不一陣,有人套好了王良的戰車,駕了過來。

王良飛身上了車,站到了禦者的位置,左手執韁,右手執鞭,對大家說:“看好了啊。”

說完,王良一松韁繩,鞭子揮了出去,喊一聲“駕”。

四匹戰馬同時啟動,奮蹄而出。這時候,就聽到“啪”的一聲,什麽聲音?驂馬的肚帶斷了。

王良拉住了韁繩,戰車戛然而止。

“哇噻。”驚嘆聲,隨後是歡呼聲。

趙簡子又是驚喜,又是後怕。也就是王良了,要是別人為自己駕車,恐怕就死在鄭國人的手下了。

“王良,人才啊。”趙簡子慨嘆。

王良,確實是個人才。

如果知道王良的另一個名字,就更知道他是個人才了。

【王良即伯樂】

王良,晉國大夫。

王良的父親是周王室的王子,王子朝事件之後,跟隨父親到晉國避難。因此,王良本是王孫。王良父親在晉國的封邑在郵,因此又以郵為姓。因為是王孫,王良又叫孫陽。因為封邑在郵,又有個名字叫郵無恤,在《國語》中,又叫郵無正。王良的字叫伯樂。

王良就是伯樂。

自古以來,伯樂是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秦穆公時人,名叫孫陽;另一種說法就是王良。按照《國語》、《韓非子》的記載,伯樂就是王良,按照《列子》、《淮南子》的說法,伯樂則是秦穆公時期的孫陽。如何判斷呢?

從古人的判斷來說,多半認為伯樂就是王良。拋開古人的判斷,我們來進行分析。

古人的著作,特別是諸子百家的著作,重邏輯而輕考據,因此人名多有錯訛。相比較,《國語》和《韓非子》比《列子》、《淮南子》要準確得多。為什麽這樣說?《國語》被認為取材於晉國典籍,公認的嚴謹。而《韓非子》出於韓非之手,韓非是韓國公子,可以輕易看到韓國的典籍。由於晉國被瓜分之後,晉國典籍歸於韓國,因此韓非可以看到晉國典籍。也就是說,關於晉國的人物事件,韓非有第一手材料,具有權威性。

我們再從人名上進行簡單分析,由於文化的不同,各國的人名有顯著區別,伯樂這個名字是典型的晉國人名,而秦國人基本沒有類似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