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對手的最後較量(第3/3頁)

劉備稱王後,立穆夫人為王後,立劉禪為王太子。

穆夫人即吳氏,劉焉的前兒媳、吳懿的妹妹。穆夫人與劉備成婚時間雖不長,卻很快為劉備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永。劉備深知立嗣問題異常重大,稍有不慎就有滅國之災,前車之鑒已多不可數,所以直接明確了長子劉禪的接班人地位。

劉禪這時12歲,他的母親甘氏已去世多年。劉備任命董允為太子舍人,負責輔導和輔佐劉禪,這個官職雖然品秩不高,但地位重要。

劉備還可以任命“漢中國”的文武百官,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侍中、尚書令等。曹操稱魏王後沒設三公,只設了一個相國,相當於王國的丞相。劉備既沒有恢復三公,也沒有設置丞相或相國,而是設立了一個太傅,這是一個榮譽性職務,劉備任命的是許靖,論名望和資歷也只有他能勝任此職了。

下面的九卿,能考證的只有太常卿賴恭、光祿勛卿黃柱和少府卿王謀,除王謀外他們的事跡都很少,應該跟許靖類似,都是一些有名望卻不掌實權的人。

侍中與九卿品秩相同,都屬於“部長級”,擔任此職務能考證的只有廖立。尚書令品秩雖低於九卿和侍中,但權力很大,相當於“漢中國”的秘書長,劉備任命了法正。

劉備以漢中王的身份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前、後、左、右所謂四方將軍在軍中地位很高,僅次於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和衛將軍,高於四征、四鎮將軍,相當於大軍區司令。

在醞釀這項人事安排時諸葛亮曾有不同意見,他對劉備說:“黃忠的名望一向不如關羽、馬超,現在和他們同列,馬超、張飛在跟前還好辦,目睹了黃忠的功績,尚可以理解;而關羽不在跟前,他聽說了,恐怕不會高興,是不是再慎重考慮一下?”劉備一向尊重諸葛亮的建議,但這次他堅持自己的看法,他對諸葛亮說:“關羽那邊,我自會去做他的工作。”

完成稱王儀式,劉備將率主力回成都。

漢中雖是一個郡,但在眾人心目中此時跟荊州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所以必須挑選一個與關羽旗鼓相當的人鎮守這裏。眾人議論較多的人選是張飛,就連張飛自己都這麽認為。但當劉備把留守漢中的正式人選公布後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劉備選的人不是張飛,也不是黃忠或趙雲,他選的是魏延,這個任命太出人意料,軍中上下一片驚訝。

魏延此前是牙門將軍,雖然升得夠快的了,但在軍中的地位並不算太高。劉備下令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兼任漢中郡太守,負責漢中一帶的軍政事務。

曹操用人一向講究程序,越級提拔是孫權常幹的事,現在劉備也出人意料地幹了一回。對於劉備做出這個重要決定的深意,歷來也備受猜測,有人認為這表明劉備的防範心理很重,提拔新人,是在培養和強化絕對聽從於自己的勢力。

但也許沒有這麽復雜,劉備善識人,他了解每個部下的優點和缺點,張飛雖然資歷老、威望高,對自己的忠誠更沒有問題,但現在要的不是將而是帥,有的人永遠是將才而非帥才,同樣都很勇敢,同樣能打硬仗,張飛或許顯得頭腦有些簡單,而魏延就靈活得多。

劉備也知道提拔魏延有的人心裏肯定不服,所以有意力挺。行前,劉備特意召集群下大會,故意當著大家的面問魏延:“如今委你重任,你有什麽打算?”魏延很有信心,他氣壯山河地回答:“如果曹操傾天下之兵而來,我替大王擋住他;如果曹操只派一般將領帶10萬人馬前來,我替大王吞了他!”

魏延的回答讓劉備很滿意,立即表示贊許,眾人也被魏延的豪言壯語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