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最後的“擁曹派”(第2/3頁)

賈充就是一個投機分子,他給司馬昭出了個主意,建議派人去諸葛誕那裏借視察的名義試探一下反應,並自告奮勇前往,司馬昭同意。

賈充以大將軍長史的身份去了壽春,公事處理完,賈充提出私下裏與諸葛誕密談,談話中,賈充直奔主題:“現在洛陽朝野上下都在談論,希望皇帝陛下把大位禪讓給大將軍,不知明公以為如何?”諸葛誕一聽勃然大怒,對賈充說:“聽說你是賈逵的兒子,你們父子世受國恩,怎出此言?這事我堅決反對,如果洛陽再發生政變,我諸葛誕願以命相報!”

賈充回來把諸葛誕的話報告了司馬昭,還報告說此次壽春之行,聽說諸葛誕變賣財產,賑濟施舍,又赦免了不少不該赦免的人,目的都是收買人心,同時還訓練了數千人的俠義之士為貼身衛隊,形跡十分可疑。司馬昭於是決定解決諸葛誕,他以少帝曹髦的名義下詔改任諸葛誕為司空,解除其兵權,即刻來洛陽上任,諸葛誕接到詔書後大驚。

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諸葛誕在壽春起兵。

諸葛誕分析了王淩、毌丘儉和文欽這兩次起事失敗的原因,認為沒有與孫吳密切配合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為此他派自己的長史吳綱去孫吳,表示自己願意稱臣,為了讓孫吳方面放心,他還讓吳綱專門帶上兒子諸葛靚,意思是願意留在孫吳做人質。

孫吳方面這兩年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文欽投降後,主持孫吳國政的孫峻一度想利用文欽發起新的軍事行動,他讓呂據、劉纂、朱異、唐咨等高級將領制訂計劃,讓他們與文欽一起由江都北上進入淮河地區,去攻擊曹魏的徐州、青州。

孫峻在建業的石頭城親自為眾將餞行,但大軍還未出發,孫峻突然得了重病,倉促間把後事托付給堂弟孫後就死了,少帝孫亮拜孫為武衛將軍,負責全國的軍事指揮(都督中外諸軍事),這次軍事行動只得中途停止。

之前不過是個偏將軍,資歷很淺,根本鎮不住局面,老將呂據首先不服,聯絡一些朝臣和將領共同上疏少帝孫亮,推薦司徒滕胤任丞相,主持朝政,孫則發起反擊,任命滕胤為大司馬,讓他接替剛剛故去的老將呂岱的職務去鎮守武昌。

呂據大怒,聯絡滕胤要聯合罷黜孫,孫則命堂兄孫憲率部北上,在江都攔截呂據所部,同時以少帝孫亮的名義命令文欽、劉纂、唐咨等人討伐呂據、滕胤。經過一場亂戰,滕胤兵敗被殺,呂據看到大勢已去只得自殺,少帝孫亮拜孫為大將軍。

孫吳的夏口督孫壹是孫堅弟弟孫靜之孫,他有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滕胤和呂據,孫對他自然不放心,密令朱異率軍奪取夏口,用武力解決孫壹,孫壹不敵,率一部人馬投降了曹魏,被曹魏任命為車騎將軍,同時遙領交州牧。

剛剛掌權就接到諸葛誕願意稱臣的報告,大喜,命將軍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率3萬人馬與文欽一起北上接應諸葛誕,少帝孫亮任命諸葛誕為孫吳的大司徒、驃騎將軍,同時遙領青州牧,封壽春侯。

司馬昭親率大軍前來平叛,為防止少帝曹髦趁機異動,司馬昭專門把他以及郭太後都帶上隨征。6月5日,司馬昭率魏軍主力到達項縣,各路平亂大軍陸續來此集結,總兵力達到26萬人。

諸葛誕懷疑新任揚州刺史樂是司馬昭派來監視他的,於是把樂殺了,整合起各路人馬以及淮南各郡縣的部隊共10多萬人,諸葛誕擔心這些人馬還不夠,又在控制區內緊急招兵,很快又得到四五萬人。

這樣算下來,雙方兵力再加上孫吳的人馬,參加此戰的各方人馬總數達到了45萬人左右。盤點一下漢末三國的幾次著名戰役,官渡之戰曹軍直接投入的兵力有3萬多人,袁軍12萬人;赤壁之戰曹軍直接投入的有8萬人左右,孫劉聯軍約5萬人;夷陵之戰蜀軍直接投入的兵力約8萬人,吳軍約5萬人。以上這幾場著名戰役,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合計約43萬人,尚不及此次諸葛誕起兵及平叛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