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最後的“擁曹派”(第3/3頁)

司馬昭讓王基行鎮東將軍,會同安東將軍陳騫包圍壽春,包圍圈尚未形成,孫吳方面的援軍也到了,吳軍的一部趁亂從東北方向沖入城中,在壽春城不遠的安豐,吳軍另有一部駐紮在那裏,與壽春形成呼應。

王基向司馬昭建議先不要猛攻,只需將壽春城圍困起來,時間長了裏面自亂,司馬昭同意。王基於是命人深挖壕溝,堅守營壘,不輕易攻城,時間一長,城裏的人果然急了。

文欽本來是救援的,結果一沖動就跟全懌等人沖進了城,現在被圍,趕緊組織人馬發起反攻,試圖沖開包圍圈,但無法成功。孫見狀,親率吳軍主力前來增援,前鋒推進到鑊裏,此地在今巢湖以東,孫督令朱異、丁奉、黎斐等將領率部前去壽春解圍。

朱異進軍速度最快,所部抵達黎漿,司馬昭派石苞、州泰迎擊,務必阻止敵人的增援。為加快行進的速度,朱異命部下拋棄了輜重,因為沒有重型裝備,無法突破敵人的阻擊線,只得退往孫的大營,他們連給養都沒帶,一路上靠摘食樹葉果腹,狼狽不堪,但到達大營後,孫大怒,讓他們立即返回去馳援壽春,朱異認為將士們已極度疲乏,無法執行命令,孫惱了,把朱異當場誅殺。

但隨後孫又下達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將吳軍主力撤回江東。

壽春城裏的諸葛誕以及文欽、全懌還在盼著援軍的到來,司馬昭讓人散布謠言說孫吳大軍即將殺到,壽春之圍很快將解除,城裏的人誤以為真,對糧草也就不加控制了。壽春城池堅固,破攻是很困難的,能守多長時間其實取決於城裏有多少糧食。

又守了一段時間,仍未見到援軍,諸葛誕等人明白上當了,但已經晚了,糧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城裏的將領們一部分人主張繼續固守待援,一部分人則主張主動出擊,以求絕處逢生,文欽和孫吳派來的援軍屬於前者,文欽對諸葛誕說:“我們以及孫吳將士的家屬都在江東,即使孫不打算來救,皇上和孫吳將士的這些家屬們豈能願意?所以援軍到達是遲早的事,為何要冒險?”

但諸葛誕的部下都主張突圍,雙方吵得很兇,諸葛誕傾向於文欽的看法,但他勸服不了那些主張突圍的人,為控制局面,諸葛誕打算把主張突圍的部將殺了,消息走漏,一部分將領翻越城墻出了城,向魏軍投降。

又守了幾個月,壽春城仍然未被攻破,鐘會建議使用離間計,最後吳將全懌率本族數千人打開城門投降了魏軍,司馬昭以少帝曹髦的名義任命全懌為平東將軍,壽春城裏深受震動,士氣大損。

情勢越發緊迫,文欽和諸葛誕卻發生了矛盾,諸葛誕一怒之下把文欽殺了,文欽的兒子文鴦和文虎拼死突出城去,也投降了魏軍,司馬昭上書保舉文鴦和文虎為將軍,讓人往城裏喊話,說就連文鴦和文虎這樣的人投降後都既往不咎,還拜了將軍,你們還害怕什麽?

經過這番攻心戰後,魏軍再次發起猛攻。少帝曹髦甘露三年(258)2月20日壽春城被攻破,諸葛誕在突圍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