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最後的邊疆之外美國的新政(第3/16頁)

在西雅圖,1919年從造船廠開始蔓延開來的大罷工讓整座城市癱瘓了一周。在波士頓,19名警察因加入工會而遭解雇,他們的同事為此罷工,隨之出現了大面積的搶劫和暴力事件,對法律和社會秩序都造成了威脅。同年春天開始,針對工會反對者出現的一系列炸彈威脅事件更是給原本已經很緊張的局勢火上澆油。司法部長米切爾·帕爾默(Mitchell Palmer)對此的回應是開展“帕爾默大搜捕”,逮捕那些工會及其支持者,這項行動一直持續到1920年初。在當時的司法部調查局主管埃德加·胡佛(Edgar Hoover)的協助下進行的帕爾默大搜捕行動有些過了火,到1920年末時已經讓美國人忍無可忍。隨著20年代的過去、30年代的到來,以及可能面臨的總統換屆,“紅色恐怖”的幽靈看起來似乎不再那麽可怕。1920年9月,華爾街中心地帶發生炸彈爆炸事件,這當然也讓美國人深感震驚,但已不再會讓他們慌慌張張,沖去檢查床底下有沒有赤色分子了。

盡管恐懼常常是一種美國領導者會一再使用的強大的政治、財政武器,但沒有哪個群體能夠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裏。同樣,也沒有哪個群體能夠忍受連續不斷的改革要求。進步主義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當讓人筋疲力盡的,而威爾遜呼籲建立國際聯盟,又給美國增添了更大的國際責任。因此,當俄亥俄州參議員沃倫·哈定向美國人指出他們國家“當前的需求不是英勇,而是治愈,不是萬能藥,而是常態,不是手術,而是寧靜”,並且向他們承諾“不會再進行改革試驗,而會尋求平衡發展;不會再淹沒在國際事務之中,而會專注於國內的成功”時[4],美國民眾多少舒了口氣。

哈定的演講一貫是這樣的風格。盡管這些話聽起來讓人印象深刻,但一旦他當選總統,這些承諾落到實處的時候就大打折扣了。哈定治國的常態只是體現為一種緩和的進步主義計劃:他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戰時的許多限制,支持企業發展,通過減稅刺激商業發展,以及嘗試改善工作環境,例如推進八小時工作制,而這正是工會及其成員長久以來的需求。1923年哈定突然辭世後,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繼任掌舵,美國的政策並沒有發生什麽變化。事實上,柯立芝講過一句很出名的話:“美國人的要緊事就是做買賣。”在20世紀20年代,當然是這樣。

20世紀20年代的十年間,美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擴張與創新。如果僅僅從國民生產總值(GNP)來看,美國的GNP在10年裏從1919年的724億美元增長至1929年的1040億美元,表明美國市場正在急速發展。其中一些增長是建築業帶來的;對於許多企業來說,摩天大樓既能迎合他們自我層面的需求,又能滿足他們的規模效益,因而摩天大樓很快就成為美國城市景觀的一個典型特征,也成為這個正在世界上崛起的國家的象征(見圖50)。“在人類對萬有引力定律的反抗中有一種史詩般的意義。”《新世界建築》(The New World Architecture,1930年)的作者、建築評論家謝爾登·切尼(Sheldon Cheney)曾滿懷熱情地這樣指出。“也許,”他反復思考著,“商業主義是新的上帝,太強大、太有吸引力,人們正在為之建造他們最高的、最為人稱贊的建築。”[5]1925年時,美國的都市景象一片明朗,從一戰之前就開始出現的建築熱情似乎絲毫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就在十年前,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鑿通航,美國在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這次博覽會圍繞的主題是“勝利、成就、進步與抱負”,旨在展現“美國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的完美合作”[6]。

圖50 紐約帝國大廈。俯眺克萊斯勒大廈和皇後大橋。這張攝於1932年的照片的拍攝地點為紐約帝國大廈頂層。帝國大廈於1931年剛剛完工,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美國人可以從帝國大廈向外眺望,紐約現代主義的都市風景體現了紐約的工程技術和經濟實力,在當時以及現在都常常被視為整個國家的象征。照片中央的裝飾派藝術建築是克萊斯勒大廈,這棟建築於1930年完工,建成時也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但沒過一年就被帝國大廈取而代之(不過它仍然是紐約最讓人驚嘆的建築)。照片拍攝者為塞繆爾·戈特朔,攝於1932年1月19日。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印刷品與照片部友情提供(LC-G612-T01-17578)。

當時的美國彌漫著這種樂觀主義,充斥著一種新的炫耀性工業生產和內需消費,建築業的急速發展只是一種對此的最明顯的表達。20世紀20年代,美國也出現了許多現代服飾,雖然那些樣式在如今看來早已尋常。當時的電冰箱、炊具和熨鬥並不像如今一樣大批量生產,但很快就會變得一樣。1912年時,僅有16%的美國人家裏有電,但到了1927年,63%的家庭已經有了電插座和新電器。理論上,美國人在當時已經可以用新發明的塑料盒將食物衛生地裝起來,儲存在新的冰箱裏。但事實上,他們越來越愛吃罐頭食品,1914—1929年,罐頭的消費量翻了一番。他們可以使用酚醛塑料制品烹飪(雖然這種材料主要用於制作收音機和電話外殼);他們可以穿上新的人造纖維衣服(盡管這種材料讓熨鬥變得多余)。他們也可以在收音機上收聽自己國家的聲音;由於收音機的銷量劇增,無線電台也開始在廣播中迎合這個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