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召令

魯斯蒂庫奇廣場(Piazza Rusticucci)並不是羅馬很有名的地方。距梵蒂岡雖然只有一小段路,但這個廣場簡樸而不起眼,置身在台伯河北岸,從聖安傑洛橋往西綿延出去的地區裏,四周是迷宮般的街道和彼此緊挨的店家、住宅。在廣場中央、噴水池旁邊,有一處供牲畜飲用的水槽,東側是一座帶有一個小鐘樓的樸素的教堂。教堂名叫聖卡特利娜·德爾·卡瓦雷洛特,因為歷史不久,沒什麽名氣。每年基督教世界的無數信徒來到羅馬,瞻仰聖人遺骨、聖十字架殘片之類的聖物,但這座教堂裏沒有這種東西。然而,就在這教堂後面,一條依偎著城墻延伸的窄街裏,坐落著意大利某大名鼎鼎藝術家的工作室。這位藝術家是個雕塑家,來自佛羅倫薩,身材矮胖、鼻子扁平、穿著邋遢、脾氣暴躁。

一五○八年四月,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奉召回到聖卡特利娜教堂後面這間工作室。但他回來得心不甘情不願,因為在這之前他已發誓絕不回羅馬。兩年前逃離這座城市時,他已叫助手把工作室清空,把裏面的東西,包括他的工具,賣給猶太人。那年春天他回來時,工作室裏空無一物,而離開時棄置在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附近的數百噸大理石仍堆在原地,飽受日曬雨淋。這些月白色的石塊,原是要用來建造在位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墳墓,如果建成,將會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雕刻組合體之一。不過,這個堂皇巨構終未動工,而米開朗琪羅這次被叫回來,也不是為了重新啟動這項工程。

米開朗琪羅生於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這時三十三歲。他曾告訴某個助手說,他出生的那個時辰,水星、金星正處在木星宮位內。這種吉利的行星排列預示此時降生者“將會在愉悅感官的藝術上,例如繪畫、雕塑、建築上,有很大成就”。[1]就米開朗琪羅而言,這項成就未讓他久等。十五歲時,天賦異稟的他就在聖馬可學苑(Garden of San Marco),即佛羅倫薩統治者洛倫佐·德·美第奇為培養藝術家而創辦的學校,研習雕塑。十九歲他就在波隆納(Balogna)雕刻雕像,兩年後的一四九六年,他首次走訪羅馬,不久就在羅馬接到《聖殤》(Pieta)雕像的委制案。他在承制合約上誇下豪語,說這將是“羅馬有史以來最美麗的大理石作品”。[2]數年後該作品於大眾驚訝聲中揭開面紗時,有人當場告訴他,他的確辦到了。時人稱贊這座雕像,這座為裝飾法國某樞機主教墓而雕制的雕像,不僅超越了同時代所有雕塑家的作品,甚至比起古希臘羅馬的雕塑作品(當時所有藝術的評鑒基準),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米開朗琪羅的下一個傑作是費時三年制成的大理石像《大衛》(David),於一五○四年九月被安放在佛羅倫薩領主宮(Palazzo della Signoria)前面。如果說《聖殤》表現了雅致與柔美,《大衛》則展露了米開朗琪羅透過男性裸像表現磅礴氣勢的才華。雕像高近17英尺,贊嘆不已的佛羅倫薩市民徑直稱它為“巨人”(Il Gigante)。米開朗琪羅的友人,建築師朱利亞諾·達·桑迦洛(Giuliano da Sangallo)花了四天時間,絞盡腦汁,才將這座巨像從米開朗琪羅位於大教堂後面的工作室,運到1320英尺外的領主廣場的雕像台座上。

一五○五年初,完成《大衛》數個月後,米開朗琪羅突然接到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召令,中斷了他在佛羅倫薩的工作。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的某個禮拜堂裏看過米開朗琪羅的《聖殤》,印象非常深刻,於是有意叫這位雕塑界的青年才俊雕制他的墳墓。二月底,教皇財務官——樞機主教阿利多西——付給米開朗琪羅一百枚弗羅林金幣作為前金,這相當於當時工匠一整年的收入。於是,這位雕塑家回到羅馬,為教皇效力,[3]開啟了一段他日後稱為“墳墓悲劇”的生涯。

教皇墓通常工程浩大。以一四八四年去世的西克斯圖斯四世教皇(Sixtus IV)為例,美麗的青銅石棺花了九年才得以制成。但不知謙遜為何物的尤利烏斯,以全然不同的規格構思自己死後的長眠之所。一五○三年一選上教皇職,他就開始籌劃自己的墳墓,最後決定建造一座自哈德良、奧古斯都等羅馬皇帝興建陵墓以來規模最大的紀念堂。為此,米開朗琪羅設計出一座寬約34英尺、高約50英尺的獨立結構體,符合尤利烏斯要震古爍今的建築雄心。超過四十尊等身大小的大理石雕像,將被安置在由柱、拱、壁龕構成的宏大又精細的建築環境中。底層安置一系列裸身雕像,代表各人文學科;頂層則豎立著10英尺高、頭戴教皇三重冕的尤利烏斯雕像。除了每年一千兩百杜卡特的薪水(約當時一般雕塑家或金匠一年收入的十倍),完工之後米開朗琪羅還可再拿到一萬杜卡特的報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