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真色

佩魯吉諾在和索多瑪等該團隊其他人一樣,遭遽然解除梵蒂岡職務時,他的創作生涯可能已開始走下坡。但約三十年前,他曾是西斯廷禮拜堂墻面繪飾團隊中最傑出的成員。吉蘭達約和波提切利都未在這個禮拜堂完全發揮潛能,佩魯吉諾卻明顯更勝一籌,他在該禮拜堂北墻完成了一件公認的傑作(十五世紀最出色的濕壁畫之一),《基督交鑰匙給聖彼得》(The Giving of the Keys to St Peter)。因而,米開朗琪羅深知自己的拱頂濕壁畫完成後,必會有人拿它來和這件傑作評高下。

《基督交鑰匙給聖彼得》就在《大洪水》正下方30英尺處,屬於西斯廷禮拜堂北墻上以基督生平為題的六幅畫作之一。該畫闡述《馬太福音》第十六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的事件,基督授予聖彼得獨一無二的祭司之權,使他成為第一任教皇。在佩魯吉諾筆下,基督身著藍袍,將“通往天國的鑰匙”交給跪受的弟子。兩人和身邊的其他弟子位於文藝復興風格的大廣場中央,廣場邊有座八角形神殿、兩座凱旋拱門,作為整幅畫的背景,所有人物的呈現完美符合透視法。佩魯吉諾的濕壁畫含有為教皇宣傳的微妙意涵,因而彼得身上的衣著以藍、金黃兩色(羅維雷家族的顏色)呈現,以強調此作品的贊助者——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是彼得衣缽的承繼者之一。

佩魯吉諾的濕壁畫極受推崇,以至於完成後不久,此畫就帶有神秘意涵。西斯廷禮拜堂是樞機主教舉行秘密會議選出教皇的地點(今日仍是),堂內築有數排木制小房間,使禮拜堂猶如一棟宿舍。在小房間內,樞機主教可以吃、睡、密謀策劃。秘密會議舉行前數天,以抽簽方式分派房間,但有些房間被認為較吉利,特別是《基督交鑰匙給聖彼得》下方的那間小房間,原因大概在於該畫的主題。[1]這則迷信或許不是毫無根據,因為一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開始舉行的秘密會議,抽中佩魯吉諾濕壁畫下面房間的正是朱利亞諾·德拉·羅維雷,即該會議後來推選出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

米開朗琪羅每次爬梯子上腳手架,都會經過佩魯吉諾的傑作,以及吉蘭達約、波提切利和該團隊其他人的作品,這些畫想必有個地方令他印象深刻,即用色的鮮艷。這些濕壁畫用了許多金色和群青色,營造出大片華麗甚至華麗得有些俗氣的色彩。據說西克斯圖斯四世驚嘆於科西莫·羅塞利使用這些顏料後的效果,下令其他藝術家如法炮制,以營造出輝煌的效果。

據瓦薩裏的說法,米開朗琪羅決心要向世人證明,“那些在他之前在那兒(即西斯廷禮拜堂)作畫的人,注定要敗在他的努力之下”。[2]他向來鄙視那些作畫時塗抹大片鮮亮色彩之徒,譴責“那些眼中只有濃艷的顏色,關注綠、黃或類似之強烈色彩更甚於展現人物靈魂與動感的傻瓜”。[3]但他也深知這些傻瓜會拿他的作品和佩魯吉諾與其團隊的作品相提並論,因而他似乎有所妥協,在禮拜堂的拱頂上用了許多令人目眩的色彩。

在拱肩和弦月壁,即位於禮拜堂諸窗戶上方和周邊且最接近墻壁的拱頂邊緣地區,這種強烈的設色特別顯著。一五○九年初《大洪水》完成後,米開朗琪羅的繪制腳步未往門口回推,因為他顯然仍對在頂棚上較顯眼部位工作有所顧慮。因此,完成中間那幅《創世紀》紀事場景後,他反倒著手畫兩側的部分,而這也成為他往後繪飾西斯廷頂棚的習慣。[4]

米開朗琪羅打算以基督列祖的肖像,即《新約》開頭幾節所列、作為亞伯拉罕後代而為基督先祖的諸位人物的肖像,來裝飾拱肩和弦月壁。每個畫域裏將各畫上數個人物,裏面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構成一系列家族群像,並在弦月壁的姓名牌上標出各人的身份。這些肖像最後將出現在窗間壁面上方幾英寸處,窗間壁上則已有佩魯吉諾和其團隊以極華麗鮮艷的色彩所繪的三十二位教皇肖像濕壁畫(其中有位教皇身穿帶有橙色圓點花紋的袍服)。米開朗琪羅打算以同樣鮮亮的服飾為基督列祖打扮。為了不讓自己的作品失色於前代畫家,他需要頂級顏料。

藝術家的水平高低無疑取決於所用的顏料。當時最好、最有名的顏料,有些來自威尼斯。從東方市場載著朱砂、群青之類外國原料返航的船只,第一泊靠的港口就是威尼斯。畫家有時和贊助者商定,親自跑一趟威尼斯,以購得所需的顏料。平圖裏喬承制皮科洛米尼圖書館濕壁畫的合約裏,言明撥出兩百杜卡特金幣作為這方面的開銷。[5]到威尼斯購買顏料雖得費些旅費,但少掉了中間的運送物流成本,價格也比較便宜,也就抵銷了旅費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