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

一五○九年五月十四日,威尼斯軍隊於北意大利的阿尼亞德羅被法軍擊敗。一萬五千多名士兵不是被俘就是被殺,威尼斯最高指揮官達爾維亞諾也成了俘虜(一五一三年獲釋)。對威尼斯共和國而言,這是一場重大挫敗,也是四五二年進軍羅馬的匈奴王阿提拉沿途劫掠意大利城鎮以來,威尼斯在陸上的第一場敗仗。而這一次,情勢顯示,另一支跨越阿爾卑斯山而來的敵人,似乎也準備要橫掃這一半島。

路易十二,當時歐洲最強國的領袖,派兵四萬入侵意大利,一心要收復他所認為的法國失地。他此舉得到了教皇的祝福。三周前,尤利烏斯以威尼斯共和國不願交出羅馬涅,將該共和國逐出教會。戰事爆發前,教皇宣稱威尼斯人既像狼一樣狡詐,又像獅一般兇惡,而威尼斯諷刺作家則回敬以他是同性戀、戀童癖者和酒鬼。

尤利烏斯不僅開除威尼斯教籍,一五○九年三月,還公開表示加入康布雷聯盟。此聯盟於一五○八年十二月成立,表面上是路易十二和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為發動十字軍對抗土耳其人而簽訂的協議,實際上還包含一項秘密條款,要求兩方聯合尤利烏斯和西班牙國王,逼迫威尼斯交出其掠奪的土地。得知該聯盟的真正目的後,威尼斯人趕緊表示願將法恩劄、裏米尼歸還教皇。但這一表態來得太晚,路易十二大軍已開進意大利。阿尼亞德羅戰役之後幾星期,尤利烏斯侄子佛朗切斯科·馬裏亞(新任烏爾比諾公爵)率領教皇部隊,於法軍之後掃蕩了殘余反抗勢力,在羅馬涅所向披靡,收復該地諸城和要塞。

威尼斯人大敗,羅馬人在聖安傑洛堡上空放煙火大肆慶祝。在西斯廷禮拜堂,名字聽來像是皇室出身的傳道士馬庫斯·安東尼烏斯·馬格努斯,發表演說盛贊法軍大勝和教皇順利收回失土。但教皇本人卻沒有一點兒欣喜之情。不到十年前,法國國王查理八世才率軍入侵意大利,在這半島上燒殺劫掠,迫使教皇亞歷山大逃入聖安傑洛堡避難。一五○九春,歷史似乎重演。

四十七歲的路易十二是查理八世的堂兄弟。一四九八年,查理八世在昂布瓦茲堡頭撞到矮梁,傷重不治,由路易十二繼位為王。他身材消瘦,體質虛弱,望之實在不似人君,且還有個頤指氣使的王後。但因為王室血統,他自認比尤利烏斯更高一等。“羅維雷家族是小農人家,”他曾不屑地向佛羅倫薩某特使如此說道,“除了他身後那根棍子,沒有什麽東西能讓這位教皇循規蹈矩。”[1]

盡管羅馬各界熱鬧慶祝,尤利烏斯卻大有理由憂心忡忡。他聲稱,阿尼亞德羅之役一結束,他就“時時刻刻在期盼法國國王離開意大利”。[2]

親眼看到羅馬歡慶威尼斯兵敗阿尼亞德羅的那些人,腦海裏想必會浮現教皇收服佩魯賈、波隆納後凱旋的慶祝場景。當時,尤利烏斯和他的眾樞機主教騎馬走在盛大遊行隊伍裏,從平民門走到聖彼得大教堂,足足走了三個小時。在這座半毀的大教堂前,已仿君士坦丁拱門搭起一座同樣尺寸的拱門,拋向群眾的錢幣上,刻了IVLIVS CAESAR PONT II(尤利烏斯·愷撒教皇二世)幾個字,大剌剌地將這位勝利教皇比為與他同名的古羅馬獨裁者尤利烏斯·愷撒。[3]科爾索路上搭起了數座凱旋門,其中一座上面甚至寫著“Veni,vidi,vici”(我來,我見,我征服)。

教皇不只是以愷撒再世自居,他還刻意挑選在棕櫚主日(復活節前的星期日)回到羅馬。該日系為紀念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那一天,群眾擲棕櫚樹葉於基督行經之路以示歡迎,因此得名。為讓眾人了解這層含義,尤利烏斯凱旋時,在自己前頭安排了一輛馬拉戰車,車上有十名少年作天使打扮,持棕櫚葉向他揮舞。尤利烏斯·愷撒錢幣的反面印了棕櫚日的聖經經文:“奉主之名前來的人有福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狂喜民眾就呼喊這句話。如此赤裸裸的狂妄,想必就連教皇最忠心的支持者都不禁要懷疑是否不妥。

基督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一事,就和彌賽亞(猶太人盼望的復國救主)其他許多作為一樣,在《舊約》中就有預示。“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先知撒迦利亞寫道,“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興高采烈的,獲勝的,謙謙和和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第九章第九節)

猶太人結束在巴比倫的長期流放重返耶路撒冷之時,撒迦利亞預見到基督來到耶城。公元前五八七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攻陷並摧毀耶路撒冷,推倒該城城墻,燒掉城中宮殿,奪走所羅門神殿裏包括熄燭器在內的所有東西,並將猶太人擄到巴比倫。七十年後,猶太人回到飽受摧殘的故城之時,撒迦利亞不只預見到一名彌賽亞騎著驢駒進城,還預見到神殿的重建:“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他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撒迦利亞書》第六章第十二至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