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七章 長崎事件

明治十九年(1886年)八月一日,這一天,還沒有完全成型,尚未被冠以“北洋水師”四字稱號的清朝海軍派出定遠、鎮遠、濟遠以及威遠四艘軍艦組成了一支艦隊造訪了日本的長崎。

老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更何況誰家也沒有用不完的能源,四艘軍艦之所以不遠千裏跑長崎來,主要有兩個目的。

其一,前面說了,是來吆喝的,吆喝的原因在於朝鮮。

雖然甲申兵變可以說已然塵埃落定,但半島局勢仍是非常緊張,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大清帝國有必要耀武揚威一番,以維護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宗主地位,順便也警告一下日本,不要輕舉妄動。

其二,是來長崎修船的。

這事兒說起來就比較沒面子了,當時的大清王朝雖然是拼了命地找各國去買軍艦,但並沒有怎麽修建船廠,倒是不說沒有,他也有過,早在同治五年(1866年),大清就有了由左宗棠創辦的福建船政局,也確實能造船,只不過後來在光緒十年(1884年)的中法戰爭中,被法國人基本打成了廢墟,差不多完全喪失了生產能力,而且對於李鴻章來講,大清有沒有造船廠意義其實並不大,因為急功近利的他寧可一擲千金去追求船堅炮利,卻並沒有花上大量時間和耐心來培養真正的海軍人才,所以放眼整個大清,能開輪船的有,但能修輪船的幾乎沒有。

也就是說,所謂的北洋水師其實就是個一次性用品,別說上了戰場被人打爛打殘,哪怕是平常磕了碰了,都沒人給你修,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年檢,那都沒地兒找去。

反觀日本,雖然造不出什麽像樣的軍艦也買不起什麽特別好的船,但他們能修,因為他們有不少船廠,比如建造於1871年(明治四年)的橫須賀造船廠,再比如這次給清國水師做檢修的長崎三菱造船所,這些地方盡管不能造什麽牛逼的好船,但搞搞例行維修還是絕對沒問題的。

當然,這得歸功於那位小栗忠順。

話說對於清國艦隊的來訪,日本方面還是比較重視的,先是組織人手在岸上搞了個熱烈的迎接儀式,接著又表示,酒菜也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趕緊趁熱赴宴吧。

當然,能上飯桌的僅限於當官的,至於底下的大頭兵們,就自由活動吧。

於是,水兵們走出了兵艦,展開了各自的長崎一日遊。

不過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畢竟身在異國,語言不通又不認識路,一大幫子人跟個沒頭蒼蠅一般到處竄來竄去,算是給日本的道路養護部門免費壓馬路了。

百無聊賴之際,有個人提議說,聽說日本的女人不錯,不如我們去青樓找樂子吧?

一群人立馬興奮了起來,紛紛舉手贊同,在全票通過之後,大家開始四處找起紅燈區。盡管語言不通,但根據在國內豐富的經驗以及練就出的在這方面的敏銳判斷力,還真的讓這幫人給找到了遊廊,也就是日本的妓院。於是,興高采烈的清國士兵們吆三喝四,前呼後擁地邁開步子踏了進去。

但很快他們就都被擺上了桌面,一個個成為了杯具。

由於不懂規矩外加態度極為囂張,盡顯兵痞本色,即便是見錢眼開的日本遊廊也對這群遠道而來的客人下達了逐客令。而這些一個個在劉公島上橫慣了的兵油子哪能忍受這種待遇?當場便鬧了開來,動手砸起了店。眼看著這破壞神降臨日本,店老板也不敢跟這幫人講理,當然也講不通理,所以只能把警察給找來了。

要說到底是天朝兵勇,雖然在歐美列強那裏只有低頭哈腰的份兒,但對於日本的警察這幫水兵還真不白給,手裏拿著遊廊的各式鍋碗瓢盆照著對方的臉就招呼了上去,一陣拳打腳踢家什亂舞之後,清朝水兵和日本警察分別受傷一人,雙方一看打得差不多了,也就架著傷員各回各家了。

一起訪日的清朝水師提督丁汝昌當天晚上將這些嫖娼不成反砸人店的渾蛋玩意兒都叫到了一塊兒,然後一頓痛罵,並嚴令他們從此以後如果上街,一律不許佩帶兵器,也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倒不是說怕日本人,而是丁汝昌生性忠厚,不是一個愛惹事的主兒,他是安徽人,乃系淮軍將領,屬於自己老將軍李鴻章一手給帶出來的親信,所以對待外國人也多少受點李鴻章的影響,就是我不怕你,我也不欺你。

反倒是日本人,在打完架之後開始了擔驚受怕,畢竟海上停著四艘清國軍艦,特別是定遠和鎮遠兩艘,兩者為同一系列產品,排水量皆為7335噸,屬於當時遠東最大的鐵甲戰艦,當然日本曾經也有過那麽幾艘鐵甲艦,不過跟定遠鎮遠兩艘比起來,那就是老鼠跟大象的關系。最可怕的是,這兩艘軍艦上都安裝了口徑12英寸(30.5cm)的巨炮總共8門,這種大炮別說當時的日本沒人見過,就算是聽,都沒人聽說過。兩艘軍艦停在長崎港口,隨便一艘上的一門炮那麽放個幾響,估計半個長崎就沒了。所以盡管是清國鬧事在先,但日本人也不敢亂動,最好就等這事兒這麽漸漸地淡化,然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