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一章 三景艦

長崎事件之後,無論是明治政府內部還是日本全國,都開始流行起了一股清國威脅論,大家都覺得大清造那麽強大的水師,肯定是為了擴張,而這擴張的目標,絕對是日本。

這種危機感確實可以促人奮進,所以在一次政府高層會議上,日本初代首相伊藤博文提出,要增加海軍預算,而且是大幅度增加。

這是一個很睿智的想法,但並不實際,因為沒錢。

在此之前,明治政府曾經投了5952萬日元,搞過一個八年擴軍計劃,其中,有4200萬是專門投入到軍艦方面的,憑良心講以當時日本的身家,能丟那麽多錢進去搞軍艦,已經算是豁出本兒的買賣了,但伊藤博文仍然覺得不夠,其實的確不夠,如果算上平日裏的維護費用跟軍艦士兵日常所需,這點錢最多只夠裝備十來條普通軍艦,完全不足以跟北洋水師相提並論。

話雖是這麽說,但現狀擺在那兒,不夠也就只能是不夠了,想再多要錢,管經濟的大藏省是不會再給一分了。

於是伊藤首相就想到了取之於民這一生財之道。

明治十九年(1886),也就是長崎事件的當年,明治政府開始發行艦船公債,就是問老百姓借錢造船,鑒於清朝水師在長崎幹的那令人痛恨的勾當,所以日本各地群眾一聽說是給軍艦捐錢,個個踴躍不已,這個公債發行數年,總共募集到了一億七千多萬元,相當於八年擴軍計劃全額預算的三倍有余。

有了錢,自然一切就好說了。明治二十年(1887)三月,海軍省撥出近750萬日元,跑到橫須賀船廠找到了一個叫白勞易的哥們兒,說這是錢,你給我們設計一款船來,然後一式造三樣。

白勞易,法國人,時任橫須賀船廠總監督,艦政本部特別少將,海軍省顧問。

他出身在法國南希,早年學法律,後來學艦船設計,法國歷史上第一艘防護巡洋艦施佛克斯號就是他的手筆,明治十八年(1885)八月,被日本海軍省以普通外國專家二十倍的薪水聘到橫須賀,負責造船事宜。

白勞易在接受了海軍省的要求之後,當場就做出提議:幹脆造三艘6000噸級的一等海防艦,也就是跟定遠鎮遠一個級別的那種,打算旗鼓相當地和北洋水師一較高下。

但這個提案瞬間就被海軍省的人給否決了,理由是750萬日元不足以造三艘那麽大的船。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造三艘4000噸級的二等海防艦。

但這並不是普通的二等護衛艦,而是白勞易以自己曾經設計過的法國“黃泉”級小型鐵甲艦(排水量1690噸,裝備一門275mm口徑的加奈特式主炮)為藍本,參考“施佛克斯”號防護巡洋艦(排水量4561噸,裝備6門163mm炮、10門140mm炮)的艦體結構,來建造的一款特殊海防艦。

這個特殊之處就在於,白勞易坦率地承認了定遠鎮遠兩艦在防衛上的無懈可擊,放棄了原先想在裝甲防禦上跟兩艦一較高下的打算,轉而準備用強大的火力來壓制定遠和鎮遠,也就是在船上多加火炮,加強火力。

對此,海軍省表示認可。

數日後,設計圖被畫了出來,然後被送到工廠付諸生產,當中的諸多過程我們略過,直接就來說一說這船造出來之後是怎個模樣的吧。

因為這是日本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擁有的比較強大的,至少在理論上能跟清國水師一決高下的海防艦,而且還是集全國人民共同血汗錢造出來的,所以海軍省結合了各方面的意見,賦予了三艘船三個非常帥氣的名字——松島,嚴島和橋立。

三個名字取自日本三個名勝地——宮城縣的松島,廣島縣的嚴島和京都府的天橋立,故而合稱三景艦。

三景艦系列軍艦的排水量為4278噸,艦長99米,垂線間長90.68米,艦寬15.39米,平均吃水6.04米,最大吃水6.74米,設計馬力5400匹,航速16節,續航力6000海裏/10節,載煤量680噸。

以上是基本數據,在艦體設計上,該級艦采用了法式風格濃郁的艦殼內傾設計,這種獨特的艦體形狀可以減少搖擺,減少艦體上部的重量,在高海況時擁有更多的回復力矩,在相同海況下,與普通艦型相比,可以獲得更高的航速,雖說聽起來不錯,但也伴隨著一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會產生橫傾。實際上當主炮轉向左舷或右舷,艦體都會發生幾度的傾斜。

在火力方面,三景艦都裝備了全長近13米,口徑32厘米的主炮,在這方面,確實是超過了定遠和鎮遠,但這絕非什麽好事,甚至可以認為這大炮才是三景艦的致命之處。

其實想想就明白了,本身噸位不過4000,居然配一門32厘米的超級大炮,這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一米五的家夥手裏拿了一把三米的青龍刀,刀是很威風沒錯,可你也得使得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