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亂 六 梁魏寒山之戰(第2/2頁)

胡貴孫得不到任何響應,便率領本部兵馬,趕往郭鳳軍營。兩軍合為一處,反攻東魏軍,奇跡居然出現,梁軍一時斬殺兩百多名敵軍士兵。

慕容紹宗此次出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試探梁軍虛實,他預料梁軍會輕易進攻,而且虎頭蛇尾,臨行時曾對走在後面的將士說:“我會佯裝敗退,引誘南軍,你們記著從他們的身後進攻。”

接觸戰一打,慕容紹宗的前鋒是真敗了,來不及打招呼便向北退卻。梁軍主帥蕭淵明借著酒勁撒了歡地追,其他將領的軍隊也跟著追了上來。可是東魏的後軍卻實誠得很,不是叫我們等在後面圍攻梁軍嗎,好,那就上吧,立即從兩翼繞到了梁軍主力的身後,如兩條臂膀一般,把梁軍整個攏入了包圍圈。

侯景曾一再派人告誡梁軍:“追逐北軍不可超過二裏路。”騎兵與步兵對陣時,不論騎兵的敗退是真是假,一旦拉長戰線,不利的往往是追擊的步兵。追得越快越遠,不可知因素也越多。侯景十分了解東魏的戰術,誘敵深入,圍而殲之,對於騎兵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但對於以步兵見長、且久疏戰陣的梁軍,卻顯得很陌生,所以侯景特意向友軍強調此事(這套戰術與草原上狼群的捕食方法如出一轍,是遊牧民族所擅長的戰法)。梁軍上下都忘了個一幹二凈。人往往習慣於順應本能,兵敗如大山崩倒,兵進如水銀泄地,一個人停住腳步容易,一群沒有統一思想的人要停住腳步,幾乎不可能。

退敗中的慕容紹宗見後軍發力,便掉轉頭來,回擊梁軍各部。梁軍腹背受敵,頓時崩潰,失散陣亡的士兵數萬人,其余被俘,一身酒氣的蕭淵明、生猛無比的胡貴孫、臨陣脫逃的趙伯超等將都被生擒活捉。十萬大軍,惟獨先前移兵堰上的羊侃一部沒有損傷,他接到消息,下令整軍撤出戰場,全師而還。

寒山的戰報傳到建康,梁武帝正在宮中午睡。太監張僧胤稟告,朱異有要事相奏,梁武帝升閣傳見。朱異興沖沖進到內閣,氣喘籲籲地報道:“寒山之戰,我軍失利!”

梁武帝驚得身子一晃,差點從座位上摔下來,張僧胤趕忙上前扶住。半晌,梁武帝嘆了口氣,搖著頭說:“莫非我的下場會如晉朝皇帝那樣麽?”

寒山的慘敗打破了梁武帝後期的既定方針,即:坐觀北朝東西內戰、消耗實力,待時機成熟時收獲漁翁之利。

梁武帝的方針無懈可擊,但卻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戰爭是要靠人來完成的。戰爭消耗了國家的實力,也鍛煉了國家的戰鬥力,從最高統治者、普通老百姓,到軍隊,其戰爭能力都會得到極大限度的開發。南朝一味的坐山觀虎鬥,原有的戰鬥力(其實也稱不上強)在和平中慢慢退化,最後成了坐吃山空,一遇戰事,反而不如長期內戰中的北朝。

寒山之戰是最好的例證。梁武帝的作戰意圖和計劃很出色,利用侯景的勢力,奪取北朝的大片領土,特別是極具戰略、經濟和政治意義的河南各州,進而統一天下。但是,再完美的戰略計劃,都需要有優秀的執行者來配合,梁國境內根本找不出一名能夠很好執行梁武帝的作戰計劃的人。蕭會理也好,蕭淵明也罷,乃至於羊侃,都不是出色的執行者,至於再往下的中低級將領,以及普通士兵,軍事素養就更別提了。這一切,釀成了寒山之敗,也在日後釀成了更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