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之圍:驚魂33天

東征高麗成了楊廣生命中最可怕的一場噩夢。

連續兩年,發兵兩百多萬,耗費資財無數,國庫為之一空,天下蕭然,民生凋敝,可換來了什麽呢?換來的只有——盜賊成群,烽煙遍地,世家大族離心離德,整個帝國傷痕累累。

除此之外,什麽也沒有!

楊廣百思不得其解。

是要坦然承認失敗,從此把目光轉向國內,發憤圖強收拾爛攤子,還是要再接再厲、愈挫愈勇,不滅高麗誓不罷休?

楊廣最終選擇了後者——他要整兵再戰,三征高麗!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三月十四日,楊廣率領三征高麗的大軍向遼東出發。一路上,士卒紛紛逃亡,屢禁不止。七月十七日,楊廣終於帶著這支充滿恐懼和抵觸情緒的軍隊進抵懷遠(今遼寧遼中縣)。同時,來護兒的水軍渡過渤海,在畢奢城大敗前來迎戰的高麗軍隊,並乘勝渡過鴨綠江,兵鋒直指平壤。

此時的高麗,表面上還在頑抗,實則早已精疲力竭了。此前的兩次大戰固然拖垮了隋帝國,可同時也讓小小的高麗元氣盡喪。面對卷土重來的隋朝水陸大軍,高麗王高元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只好低頭妥協。

七月二十八日,高元遣使前往隋軍大營,向楊廣奉上降表。如果是前面兩次,楊廣一定會斷然拒絕,並且親自攻進平壤,活捉高元。但是這一回,楊廣卻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高麗的請降,並即刻傳令來護兒班師回朝。

楊廣為何答應得這麽痛快?

原因很簡單:如今的隋朝天下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繁榮富足的太平盛世了,面對風起雲湧的叛亂和分崩離析的江山,楊廣豈能再漠然置之?現在,只要能讓高麗臣服,只要能把丟掉的面子撈回來,楊廣就心滿意足、別無所求了。

三征高麗就這麽不尷不尬地落下了帷幕。

對於楊廣來講,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或許足以撫慰他那受傷的心靈,可對於多數將領來說,這種充滿自慰色彩的精神勝利卻讓他們感到極為難堪,甚至是感到萬分恥辱——一征高麗大敗而回,二征高麗無果而終,三征高麗不了了之,這算哪門子勝利?

對此,老將來護兒就曾當著部眾的面扼腕長嘆:“大軍三出,未能平賊,勞而無功,吾竊恥之!”(《資治通鑒》卷一八二)

大業十年十月底,楊廣命令高元按照臣藩之禮入朝覲見,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高元居然把他的詔令當成放屁,一點反應都沒有。楊廣發現自己被耍了,頓時暴跳如雷,對著滿朝文武發出怒吼——老子要四征高麗!

然而,楊廣還能四征高麗嗎?這個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的大隋帝國,還能經得起他的瘋狂折騰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此時的國庫已然空空如也,再也不可能讓楊廣隨心所欲地往高麗這個無底洞裏砸錢了。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楊廣郁悶難當。為了消除自己的郁悶,楊廣決定北巡——第三次北巡。

四征高麗的錢花不起,第三次北巡的錢他還是花得起的。

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初五,楊廣向帝國的北部邊境出發了。此時的楊廣並不知道,一場比三征高麗更讓他難以想象的噩夢,正悄悄匍匐在道路的前方。

準確地說,它匍匐在雁門郡。

大業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楊廣的禦駕抵達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此時,雁門以北的大地正滾過一陣劇烈的戰栗——四天前,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已經率領數十萬精銳騎兵從塞外呼嘯南下,此刻正風馳電掣地朝雁門撲來。

他的目標是——殺死楊廣。

楊廣到達雁門的第二天,東突厥數十萬鐵騎就已將雁門團團包圍。隋朝君臣驚恐萬狀,開始手忙腳亂地組織防禦。此時,雖然雁門共有軍民十五萬人,足以抵擋一陣子,但問題在於——城中囤積的糧食只夠食用二十天。

突厥人的攻勢異常淩厲,短短幾天便把雁門郡下轄的四十一座城池攻克了三十九座,只剩下楊廣所在的雁門和齊王楊暕駐守的嵉縣。突厥人徹底掃清外圍之後,開始集中兵力猛攻雁門。戰鬥十分激烈,一支流箭甚至射到了楊廣面前,只差幾步就把他射了個對穿。

楊廣心膽俱裂,一把抱住幼子楊杲縱聲大哭。

在突如其來的死亡面前,一個帝王刻意維系了大半生的驕傲和尊嚴瞬間坍塌。剩下的,只有與常人毫無二致的恐懼和軟弱。

面對突厥人的強大攻勢,宇文述力勸楊廣挑選數千精騎拼死突圍。可他的提議卻遭到了重臣蘇威、樊子蓋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突厥人擅長野戰,突圍之策太過冒險。而今之計,只有一方面死守城池,一方面緊急發布勤王詔,命四方軍隊前來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