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政治家:李淵的慷慨

大業十三年六月十八日,突厥大臣康鞘利奉始畢可汗之命來到了太原。除了帶來可汗的慰問信外,他還帶來了一千匹戰馬。

太原官兵頓時興奮得兩眼放光。

不過他們很快就興奮不起來了。

因為這些馬不是白送的,它們是康鞘利專程拉來賣的。

這情形跟我們今天的國際事務有些類似。世界上每一個戰火紛飛的熱點地區通常都有一些政治大國在台前幕後積極活動。表面上他們都宣稱是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時不時還會敦促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給戰爭中的難民發放點糧食什麽的,可他們熱心摻和的目的無非是兩個:一、擴大本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謀求政治利益;二、暗中兜售軍火,牟取經濟利益。

因為政治大國通常也是武器大國,所以每一個熱點地區都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軍火市場。

現在康鞘利就是來兜售軍火的。在冷兵器時代,突厥的戰馬無疑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

看著這些身形彪悍的“戰鬥機”,李淵的雙眼也不能不放光。

但是這批貨的價格實在高昂,要全部買下需要一筆巨款。

這筆錢李淵當然有,要全部買下不是問題。

可李淵不幹。

因為以後花錢的地方還很多,李淵不想讓自己的錢都變成突厥人的利潤。

為此他想了一個辦法——賒欠。

這在我們今天就叫分期付款、信貸消費。李淵只挑了其中最健碩的五百匹,把錢付了,然後對康鞘利做出一副囊中羞澀之狀。他手下的官兵見狀,以為唐公缺軍費,紛紛要求自掏腰包把剩下的五百匹馬也買下來。李淵笑著沖他們擺擺手,私下說:“胡人的馬很多,而且貪得無厭,我們買完一批,他們還會拉來一批,你們買得完嗎?我之所以只要一半,一方面是向他們表明手頭緊,再一個是不讓他們覺得我們的需求很迫切。你們放心好了,那五百匹我也要,只不過不付現錢,而是用賒欠的辦法,不用你們花錢。”官兵們恍然大悟。

營業額只完成了50%,康鞘利犯難了:難道還要把這剩下的五百匹馬千裏迢迢地拉回去不成?那不僅麻煩死了,而且回去還會遭人恥笑。康鞘利猶豫了好幾天,最後只好讓李淵用首付五成、尾款賒欠的辦法把一千匹馬全都留了下來。

李淵心中暗笑,說是先付一半、尾款賒欠,其實尾款最後肯定是不了了之的。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這一年六月底,李淵的麾下已經兵強馬壯,隨時可以舉兵南下了。

可在南下之前,李淵必須確保大後方的安全,也就是防止突厥人和劉武周乘虛進攻太原。為此,李淵特意派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表面上的目的是請求突厥給予軍事上的支持,實際上是觀察突厥人的態度和動向,同時防範和牽制劉武周。劉文靜行前,李淵特意叮囑他:“胡騎進入中國,對百姓是一大禍患。我之所以要向突厥借兵,用意就是防止劉武周為患邊境。所以你要記住,與突厥聯兵只是虛張聲勢而已,只要幾百人就足夠了,多了沒用。”

劉文靜心領神會——與突厥聯合只是為了穩住他們,而不是真要倚重他們!

為了達到穩住突厥人的目的,劉文靜抵達突厥王庭後,就給始畢可汗開出了非常有利的合作條件,他說:“一旦貴軍協助我軍進入長安,民眾土地歸唐公,金銀玉帛歸突厥。”

始畢可汗大喜。

這真是一筆好買賣啊!只要給李淵區區幾百人就能換取長安的大量財富,突厥人何樂而不為呢?

始畢可汗當即遣使告訴李淵:這交易成了!他的兵已經上路了!很顯然,李淵和劉文靜是在“慷他人之慨”。因為長安的財富並不屬於李淵,而是屬於楊廣。

但是這並不妨礙李淵把它當成一張空頭支票開出去。

能不能兌現不知道,反正先開了再說。

後顧之憂都已解除,李淵終於可以全力南下了。

大業十三年七月初四,李淵任命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留守,把軍政大權全部交給這個小兒子,讓他鎮守後方根據地。初五,李淵在晉陽誓師,發布了聲討隋煬帝楊廣的檄文,同時傳檄四方郡縣。李淵在檄文中痛斥楊廣,說他“飾非好佞,拒諫信讒”“巡幸無度,窮兵極武”,才落入“親離眾叛”的境地,並且導致“十分天下,九為盜賊”的可怕局面。最後李淵宣布,自己身為“典驍衛之禁兵、守封唐之大宇”的社稷重臣,目睹“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嶽塵飛而土崩”的危亡之局,不得不“舉勤王之師”,“廢昏立明”,擁立楊廣的孫子、時年十三歲的代王楊侑為帝,然後“放後主(楊廣)於江都,復先帝(楊堅)之鴻績”(《大唐創業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