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大唐開國(第2/3頁)

楊廣把此事拿到朝會上討論,文武百官立即產生激烈的爭執。以內史侍郎虞世基為首的大臣都極力贊成,表示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計劃了;而右武候大將軍李才等人卻堅決反對,認為楊廣應該立刻返回西京,借此安定天下。

最後心直口快的李才說不過巧舌如簧的虞世基,憤然離殿。門下錄事李桐客依然堅持說:“江東低窪潮濕、地勢險惡,而且耕地太少,如果要對內奉養皇家,對外供應三軍,百姓難以負荷,恐怕最終仍將激起變亂!”李桐客話音剛落,禦史們立刻發出彈劾,說他毀謗朝政。

反對的聲音就此被徹底打壓。公卿們紛紛阿附楊廣,說:“江東之民盼望聖駕已久,陛下南下長江,親臨安撫,此乃大禹之事功也!”

遷都之議就這麽定了下來。丹陽郡隨即破土動工,開始修建皇宮。

可是,楊廣已經無福消受丹陽的這座新皇宮了,因為軍隊早已離心離德。

一場震驚天下的江都政變馬上就將爆發。

剛開始,將士們想到的還僅僅是叛逃。

因為他們都是關中人,思鄉心切,見楊廣毫無西返之意,只好三十六計走為上。禁軍郎將竇賢首先率部西逃,結果被楊廣的騎兵追了回來,馬上把竇賢斬首示眾。

然而殺一卻不能儆百。將士逃亡的現象仍然有增無減、屢禁不止。

楊廣絕對想不到,就連他最為倚重的心腹將領也有了叛逃之心。

這個人就是虎賁郎將司馬德戡。

司馬德戡不光想一個人逃,而且想煽動大家一起逃。他首先對他的兩個好友發出了試探。一個是虎賁郎將元禮,一個是直閣將軍裴虔通。司馬德戡說:“如今士兵人人都想逃亡,我打算告發,又怕先被士兵殺了;要是不報告,一旦事發,也難逃滅族之罪。到底該怎麽辦?還有,聽說關中已經淪陷,李孝常就因為獻出華陰叛降,皇上就逮捕了他的兩個弟弟,準備處死。我們的家屬都在關中,萬一有人步李孝常之後塵,那我們豈不是大禍臨頭?”

元禮和裴虔通也是一副恐懼無奈之狀,只能愁眉苦臉地說:“事已至此,該怎麽辦?”

司馬德戡盯著他們的眼睛,說:“和士兵一塊逃!”

元禮和裴虔通相視一眼,重重點頭:“善!”

一個大規模的逃亡計劃就此啟動。越來越多的朝廷官員和軍隊將領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這些人包括內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秉,符璽郎李覆、牛方裕,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勛侍楊士覽等。幾乎各個級別、各個部門的文武官員全都卷入了這個計劃。

由於參與的人數眾多,逃亡計劃逐漸從秘密轉為公開。最後將吏們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毫不避諱地討論他們的叛逃行動。有個宮女再也看不下去了,只好報告蕭皇後:“外間人人欲反!”蕭皇後面無表情地說:“任汝奏之。”宮女隨即向皇帝稟報,楊廣勃然大怒。

皇帝很生氣,可後果並不嚴重。

因為只有一個人掉了腦袋,就是那個告密的宮女。

楊廣認為這是她危言聳聽,所以二話不說就把她砍了。

後來又有人忍不住向蕭皇後稟報,蕭皇後說:“天下事一朝至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資治通鑒》卷一八五)

從此就再也沒人多管閑事了。

楊廣既然執意要當鴕鳥,那麽叛逃計劃當然就沒有半點阻力了。

虎牙郎將趙行樞很快就把計劃告訴了一個人,要拉他入夥。

正是這個人導致這個叛逃計劃瞬間升級成了政變行動。

他就是宇文述的次子、時任將作少監的宇文智及。

司馬德戡等人原計劃於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逃亡,可宇文智及卻告訴他:“主上雖然無道,但威信尚存,命令也還有人執行。你們一旦逃亡,恐怕會像竇賢那樣自尋死路。而今上天欲亡隋室,四方英雄並起,既然同心逃亡之人已有數萬,不妨幹一票大的,此乃帝王之業!”

司馬德戡豁然開朗,與宇文智及和趙行樞等人商議之後,決定擁護宇文智及的兄長、時任右屯衛將軍的宇文化及為領袖,發動政變,殺掉楊廣。

宇文化及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仗著他父親宇文述在朝中的地位,驕矜狂暴、貪贓枉法,所以打從少年時代起就被長安百姓稱為輕薄公子。當眾人把政變計劃向他和盤托出,告知他這是帝王之業,並暗示將由他取代楊廣成為天子時,宇文化及的冷汗唰的一下沁滿了他的額頭、鼻尖和掌心。

帝王之業?

宇文化及的心臟在劇烈地搏動。

這是一種恐懼與興奮交織的搏動。

帝王之業?這位朝野知名的輕薄公子這輩子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開創帝王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