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隋末之亂(上)(第2/6頁)

世充,西域胡人也。本姓支。家在新豐。在今陜西臨潼縣北。祖支頹耨,早死。父收,隨母嫁霸城王氏,霸城,晉縣,在長安東。因冒姓焉。世充頗涉經史,尤好兵法及龜策、推步之術。大業中,累遷江都丞,兼領江都宮監。時煬帝數幸江都,世充善伺候顏色,又雕飾池台,陰奏遠方珍物,帝益昵之。嘗破朱燮、管崇及齊郡帥孟讓南掠之兵。齊郡,今山東歷城縣。又平諸小盜。遂遷江都通守。李密逼東都,煬帝詔世充大發兵,於洛口拒密。時諸起兵者並歸於密,共襲破黎陽倉。密旋殺翟讓,命徐世、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眾。世充悉眾擊密,大潰。密乘勝陷偃師。今河南偃師縣。修金墉城居之。金墉城,在洛陽之東。有眾三十余萬。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遣使歸密。

唐高祖李淵,史稱為西涼李暠之後。暠子歆,為後魏所滅,歆子重耳奔宋,為汝南太守。今河南汝南縣。後魏克豫州,以地歸之。拜恒農太守。今河南陜縣。後為宋將薛安都所陷。重耳為後魏豫州刺史,生獻祖熙,為金門鎮將。金門塢,在今河南洛寧縣南。率豪傑鎮武川,因家焉。生懿祖天賜。天賜三子,其季太祖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生世祖昞,即高祖之父也。兼據新舊《唐書·本紀》及《新書·宗室世系表》。近人陳寅恪雲:《宋書·柳元景傳》: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之役,薛安都等軍擒弘農太守李初古拔父子二人。弘農即恒農,魏避諱改。別一軍屠金門塢,殺戍主李買得,古拔子也,為虜永昌王長史,勇冠戎類。永昌聞其死,若失左右手。《魏書·薛安都傳》雲:自盧氏寇弘農,盧氏,今河南盧氏縣。執太守李拔。世祖臨江,拔乃得還。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前後,宋汝南太守姓名皆可考,並無李重耳其人。《宋書·索虜傳》:盧永昌王屯汝陽,今河南商水縣西北。《通鑒》系元嘉二十七年三月。汝陽本屬汝南,後乃別為郡,則重耳殆隨永昌屯豫州,因有汝南之授,實魏官而非宋官。《唐會要》:獻、懿二祖陵,在趙州昭慶縣。今河北隆平縣。《唐光業寺碑》述唐先世,又有維王桑梓之語,則獻、懿葬地,即其世居之地。其地舊屬巨鹿郡,與山東著姓趙郡李氏所居之舊常山郡鄰接。漢常山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縣。太祖嘗封趙郡公,當即由此。《漢書·地理志》:中山國唐縣、今河北唐縣。有堯山,其追封唐國,亦取義於此。然則唐之先世,蓋因同居一地,而自托於趙郡歟?此說創而確。唐先世不必論其是否漢族,既居於武川,則必不免漸染殊俗矣。自後魏已來,擾亂中原者,率皆代北之族,其余風至隋末而未殄。唐也,楊玄感也,李密也,宇文化及也,其成敗異,其憑藉則一也。

唐高祖少襲父封為唐公。隋文帝獨孤皇後,高祖之從母也,故文帝與高祖相親愛。李虎當西魏時,賜姓為大野氏,文帝相周,復高祖姓為李氏。以為千牛備身。事隋,為譙、隴二州刺史。譙州,今安徽滁縣。隴州,今陜西隴縣。大業中,歷岐州刺史,岐州見第一節。滎陽、樓煩二郡太守。樓煩見第四節。召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煬帝征遼,督運糧於懷遠鎮。見第四節。楊玄感反,為弘化留守,弘化見第二節。關右諸郡兵,皆受節度。十一年(615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617年),拜太原留守。子世民,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晉陽見第四節。計已決,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高祖領晉陽宮監,所善客裴寂為副。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告。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官人奉公,事發當誅,為此耳。”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已而許之,然未有以發。而所在起義者益多。突厥數犯邊,高祖兵出無功,煬帝遣使者執詣江都。高祖大懼。世民曰:“事急矣,可舉事。”已而煬帝復馳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劉武周攻汾陽宮,武周事見下。高祖因之以募兵。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疑有變,圖高祖。高祖誣以反召突厥,殺之以起兵。時五月也。史所傳高祖起兵之事如此。不免以化家為國,歸功太宗。《舊書·李靖傳》:大業末,為馬邑郡丞。會高祖擊突厥於塞外,靖密知高祖有四方之志,因自 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又《宇文士及傳》:士及來降,高祖數之。謝曰:“臣之罪誠不容誅。但臣早奉龍顏,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嘗夜中密論時事;後於汾陰宮,汾陰縣,在今山西榮河縣北。復盡丹赤。”高祖笑謂裴寂曰:“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則靖之所疑,誠為不虛。謂高祖起兵,太宗有大力焉則可,謂其純出太宗則誣矣。《裴寂傳》:劉文靜以取宮人事脅寂,寂甚懼,乃屢促高祖起兵,則謂寂因與太宗有謀,乃以宮人侍高祖者,亦非實錄。寂本佞媚之徒,高祖亦溺情聲色,其私取宮人,蓋特荒淫之事,然謂其素無叛隋之心,固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