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唐初武功(二)

東北諸族,最近者為奚、契丹。隋、唐時,入中國者頗多。唐初嘗置饒樂都督府。武德五年(622年),析置鮮、崇二州。又有順化州,未詳設置年月。此奚部族也。武德初,契丹酋長孫敖曹內附,以其地置歸誠州。二年(619年),以內稽部置遼州。貞觀元年(627年),改為威州。其明年,以松漠部置昌州。三年(629年),以契丹、室韋置師州。十年(636年),以乙失革部置帶州。此契丹部族也。皆在營州界內。太宗伐高麗,悉發奚、契丹酋長從軍。還過營州,又召契丹酋長窟哥及老人,差賜繒采。當時奚或亦見召,而史失其紀。契丹大酋曲據來歸,即其地為玄州。二十二年(648年),窟哥及奚酋可度者等鹹請內屬。時饒樂府已廢,乃復置之,以可度者為都督。又置松漠府,以窟哥為都督。皆賜姓李。奚所屬五部,契丹所屬八部皆置州,以其酋長為刺史。奚:阿會部為弱水州,處和部為都黎州,奧失部為洛瑰州,度稽部為大魯州,元俟折部為渴野州。契丹:達稽部為峭落州,紇便部為彈汗州,獨活部為無逢州,芬問部為羽陵州,突便部為日連州,芮奚部為徒河州,墜斤部為萬丹州,伏部為匹黎、赤山二州,以州名觀之,則芬問部即元魏時之羽陵,突便部即其時之日連,芮奚部即其時之何大何,墜斤部即其時之悉萬丹,伏部即其時之匹絜及黎也。參看《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十節。置東夷都護府於營州以統之。營州治今朝陽,見第二章第二節。《唐書·地理志》營州入安東道,營州西北百裏曰松陘嶺,其西奚,其東契丹。

奚、契丹之東北為靺鞨。《舊書》雲:其國凡為數十部,各有酋帥,或附於高麗,或臣於突厥。《新書》雲:其著者曰粟末部,居大白山,亦曰徒太山,與高麗接。依粟末水以居。水源於山西,北注它漏河。大白山,即下白山,今長白山也。粟末水,《渤海傳》作涑末,今松花江。此江上源古稱粟末,東折後曰黑水。《唐書》所雲黑水,非今黑龍江也。它漏河,今洮兒河。稍東北曰汨咄部。《隋書》作伯咄,見第二章第二節。又次曰安居骨部,益東曰拂涅部。居骨之西北曰黑水部。粟末之東曰白山部。部間遠者三四百裏,近者二百裏。白山本臣高麗,王師取平壤,其眾多入唐。汨咄、安居骨等皆奔散,寖微無聞焉,遺人迸入渤海。惟黑水完強,分十六落,以南北稱。《新書·地理志》,高麗降戶州中有拂涅,則其部落亦完好。此今松花江流域之部族也,亦有入中國者。《舊書》雲:有突地稽者,隋末率其部千余家內屬,處之營州。煬帝授遼西太守。《新書·地理志》:隋於營州之境汝羅故城置遼西郡,以處粟末靺鞨降人,則突地稽亦粟末部酋。營州入安東道,營州東百八十裏至燕郡城,又經汝羅守捉,渡遼水,至安東都護府五百裏。武德初,遣間使朝貢。以其部落置燕州,以突地稽為總管。劉黑闥之叛,突地稽率所部赴定州,遣使詣太宗,請受節度。以戰功封蓍國公。又徙其部落於幽州之昌平城。在今河北昌平縣西。貞觀初,拜右衛將軍,賜姓李氏,尋卒。子謹行。麟德中,歷遷營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數千人。以財力雄邊,為夷人所憚。《新書》謹行自有傳。又有慎州,武德初置,以處粟末、烏素固部落。烏素固為室韋部落,見下。夷賓州,乾封中置,以處靺鞨愁思嶺部落,亦皆在營州界內。《舊書·地理志》:載初二年(690年),析慎州置黎州,處浮渝靺鞨、烏素固部落,浮渝字疑有誤。《新書·紀》:武德四年六月,營州人石世則執其總管晉文衍,叛附於靺鞨。《舊書·紀》:貞觀十五年(641年),薛延 以同羅、仆骨、回紇、靺鞨、霫之眾度漠,屯於白道川。《梁師都傳》:師都說處羅內侵,處羅謀令突利與奚、霫、契丹、靺鞨入自幽州,可見靺鞨之西出者,不徒蔓衍營州,且逼近突厥、延陀也。白道見第二章第二節。

靺鞨之西北為室韋。《舊書》雲:“其地東至黑水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於海。其國無君長,有大首領十七人,並號莫賀弗,世管攝之,而附於突厥。武德中,獻方物。貞觀三年(629年),遣使貢豐貂。自此朝貢不絕。”又雲:“室韋,我唐有九部焉,所謂嶺西室韋、山北室韋、黃頭室韋、大如者室韋、小如者室韋、婆萵室韋、訥北室韋、駱駝室韋,並在柳城郡之東北,柳城見第二章第二節。近者三千五百裏,遠者六千二百裏。《新書》雲:近者三千裏,遠者六千裏。刪去奇零之數,殊不精密。今室韋最西與回紇接界者,有烏素固部落,當俱輪泊之西南。俱輪泊,今呼倫池,《新書》作俱倫。次東《新書》作自泊而東。有移塞沒部落。次東又有塞曷支部落。此部落有良馬,人戶亦多。《新書》無此十字,曰最強部也。居啜河之南。其河,彼俗謂之燕支河。今綽爾河。次又有和解部落。次東又有烏羅護部落。又有那禮部落。又東北有山北室韋。又北有小如者室韋。又北有婆萵室韋。東又有嶺西室韋。又東南至黃頭室韋。此部落兵強,人戶亦多。《新書》無此六字,但雲強部也。東北與達垢接,嶺西室韋北,又有訥北支室韋。此部落較小。烏羅護之東北二百余裏,那河之北,那河,今嫩江。有烏丸之遺人,今亦自稱烏丸國。武德、貞觀中,亦遣使來朝貢。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其部落傍望建河居,《新書》作室建河,今額爾古訥河。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輪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新書》作駱丹。俎蓋坦之字誤,即前駱駝室韋也。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忽汗河,今牡丹江。又東,經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東流注於海。烏丸東南三百裏,又有東室韋部落,在峱越河之北。白鳥庫吉《失韋考》雲:今結雅河。其河東南流與那河合。”此篇合三種材料而成。篇首所述,蓋自隋以前即通於中國之室韋。《新書·地理志》:薊州東北渡灤河,薊州,今河北薊縣。有古盧龍鎮。自古盧龍鎮北至奚王帳六百裏。又東北行,傍吐護真河,見第二章第二節。五百裏,至奚、契丹衙帳。又北百裏至室韋帳,即此部所在也。下雲:我唐有九部焉,蓋至唐代始通。雲九部而實止八,蓋合前所雲者為九也。今室韋以下,蓋開元後史家所記,故下文述其來貢,皆開元至會昌間事也。師州既兼有室韋部落,烏素固部又與靺鞨雜處慎州,則其部族,亦有入居塞內者矣。《新書·室韋傳》曰“其語言靺鞨也”;《舊書·靺鞨傳》曰“俗皆編發”,《室韋傳》曰“被發左衽”,又兩傳皆曰“兵器有角弓楛矢”;可見其實為同族,且為古肅慎之遺。參看《秦漢史》第九章第七節,《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十節。《舊書·靺鞨傳》曰:“無屋宇,並依山水,掘地為穴,架木於上,以土覆之,狀如中國之冢墓。夏則出隨水草,冬則入處穴中。”金室先世,正是如此,見《金史·世紀》。《新書·靺鞨傳》曰:其酋曰大莫弗瞞咄。瞞咄,滿住之異譯。明末,清人稱其酋曰滿住,明人誤以為部族之名,清人亦即以之自號,其後訛為滿洲,已見《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十節。蒙兀,《新書》作蒙瓦,即後來之蒙古。故滿、蒙實為同族。當時大體,靺鞨在松花江之右,室韋則在其左也。自東晉末年,遼東即為高麗所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