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官 制(上)

隋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不主事,不置府僚。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參議國之大事,依後齊置府僚,無其人則闕。尋亦省府及僚佐。煬帝即位,廢三師官。唐復置,亦皆不設僚屬。

尚書省:隋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總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曹尚書,是為八座。屬官有左右丞各一人,都事八人,分司管轄。六尚書分統三十六侍郎,分司曹務。後改都官為刑部,度支為民部。煬帝改三十六曹曰司,侍郎曰郎,惟六曹仍稱曹,各置侍郎一人,以貳尚書。唐太宗嘗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乃以仆射為長官。郭子儀嘗以功高拜尚書令,末年李茂貞亦嘗一守尚書令,旋亦辭避。見《舊紀》天復三年(903年)。六部:《武德令》以禮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貞觀年,改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高宗即位,改民部曰戶部。則天初,以戶部次吏部,禮部次之,兵部次之。六部各領四司。改諸司郎曰郎中,而以員外郎副焉。

門下省:隋諱忠,改侍中曰納言,置二人。煬帝改曰侍內。唐復為侍中。下有給事黃門侍郎四人。煬帝減二人,去給事之名。下有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諫議大夫、散騎侍郎、員外散騎常侍、通直散騎侍郎、給事郎、員外散騎侍郎等,皆前世集書省之官也。

唐門下侍郎二人,以貳侍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皆分左右。常侍之分左右,事在顯慶二年(657年)。諫議之分左右,事在貞元四年(788年)。武後時,置補闕、拾遺,亦分左右。皆左隸門下,右屬中書。給事中之職,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審,則駁正違失。詔敕不便者,塗竄奏還,謂之塗歸。於糾繆繩愆,所關尤大。《舊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可,遂於黃敕後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藩曰:“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邪?”裴垍言於帝,以為有宰相器。屬鄭 罷免,遂拜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此事在元和四年(809年)。《藩傳》又雲:河東節度使王鍔,用錢數千萬賂遺權幸,求兼宰相。藩與權德輿在中書,有密旨曰:“王鍔可兼宰相,宜即擬來。”藩遂以筆塗兼相事,卻奏上雲不可。德輿失色曰:“縱不可,宜別作奏,豈可以筆塗詔邪?”曰:“勢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又何暇別作奏邪?”事果寢。此事《通鑒》系元和五年(810年)。《考異》曰:“《會要》:崔鉉曰:此乃不諳故事者之妄傳,史官之繆記耳。既稱奉密旨,宜擬狀中陳論,固不假以筆塗詔矣。凡欲降白麻,若商量於中書門下,皆前一日進文書,然後付翰林草麻。又稱藩曰勢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尤為疏闊。蓋由史氏以藩有直諒之名,欲委曲成其美,豈所謂直筆哉?”

中書省:隋曰內史。煬帝改為內書。唐復為中書。隋置監、令各一人,尋廢監,置令二人。侍郎初置四人,煬帝減為二人。唐皆因之。舍人八人,煬帝減為二人,唐置六人。通事舍人十六人,煬帝改隸謁者台,唐仍隸中書。唐舍人以一人知制誥,顓進畫,給食於政事堂。其余分署制敕。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開元初,以他官掌詔敕策命,謂之兼知制誥。肅宗即位,又以他官知中書舍人事。兵興,急於權便,政去台閣,決遣顓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復押六曹之奏。會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議:台閣常務,州縣奏請,復以舍人平處可否焉。

隋、唐定制,本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然尚書究不敵中書、門下之親,故其後惟兩省長官為真相;而兩省之職,中書取旨,門下封駁,事亦嫌於遲滯,故後亦合議於政事堂。任宰相者,不必身為兩省長官,但就他官畀以他名,特以兩省究為樞要之地,故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為習用之名,而尚書、仆射,非加此名者,遂不為宰相矣。《舊書·職官志》雲:“武德、貞觀故事,以尚書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書令各二人為知政事官。其時以他官與議國政者,雲與宰相參議朝政,或雲平章國計,或雲專典機密,或雲參議政事。貞觀十七年(643年),李 為太子詹事,特詔同知政事,始謂同中書門下三品。自是仆射常帶此稱。自余非兩省長官與知政事者,亦皆以此為名。永淳中,始詔郭正一、郭待舉、魏玄同等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旨平章事。自天後已後,兩省長官及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平章事為宰相,其仆射不帶同中書門下三品者,但釐尚書省而已。總章二年(669年),東台侍郎張文瓘、西台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入銜。自是相承至今。永淳二年(683年),黃門侍郎劉齊賢知政事,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後兩省長官及他官執政未至侍中、中書令者,皆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案《通鑒》: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五月,以唐休璟為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豆盧欽望為右仆射。六月,命右仆射豆盧欽望有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可共平章。先是仆射為正宰相,其後多兼中書門下之職,午前決朝政,午後決省事,至是欽望專為仆射,不敢與政事,故有是命。是後專拜仆射者,不復為宰相矣。”此神龍復辟,仍沿武後以來之舊制也。開元元年(713年),嘗改左右仆射為丞相,然亦徒有其名。十六年(728年)《通鑒》雲:“初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為相,用事。源乾曜以清謹自守,常讓事於說等,唯諾署名而已。元、暹議事多異同,遂有隙,更相奏列。上不悅。六月,甲戌,貶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暹荊州長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元 曹州刺史,罷乾曜兼侍中,止為左丞相,以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