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封 建

封建之制,秦、漢而後,久已理不可行,而亦勢不能行,而昧者猶時欲復之。其說亦可分二等:晉初之議復封建,猶有為天下之意也,至唐則純乎視天下為一家之私產而欲保之矣。

封建之所以不可復行也,以其勢不能,固也。當列國未一之時,國各有其自立之道,欲替之而不可得,故其勢足以相仇,而亦足以相輔。秦、漢而後,則異是矣。秦、漢之所以獲統一,本因其力在列國中為獨強,統一之後,更欲樹國使為己藩輔,則必使其力足與己相抗而後可。何也?樹國於外,本所以防竊據於中也。然如是,安能保其不與己相抗?吳、楚不滅,新莽或不易代漢,然吳、楚不滅,能保其當哀、平之世,無裂冠毀冕之志乎?晉初議封建者,莫如劉頌之得其實。頌謂建國欲以為藩輔,則其國必不可替,然其勢可替也,安能保執中央之權者不之替乎?抑其勢可替者,雖強存之亦奚益?故郡縣之世,更言封建,其道終窮也。然晉初之言封建者,實非徒欲為一家保其私產。蓋自當時之閱歷言之,替舊朝者,其道有二:一為權臣之移國,王莽、曹操是也。一為匹夫之崛起,張楚、黃巾是也。欲絕此二者,時人所見,自謂非封建莫由。司馬氏之欲復封建,固不敢謂其無欲私天下之心,然如陸機、劉頌之徒,則必非為一姓計者也。參看《兩晉南北朝史》第二章第三節。至唐而其意迥異矣。

封建之制,本有兩元素:君國子民,子孫世襲,一也,此自其為部落酋長之舊。錫以榮名,畀之租入,二也,此則凡人臣之所同矣。前者勢不能行,而後者不容遽廢,而財力又有給有不給,則錫以榮名,而於租入則或與之,或靳之,又其勢也。故自魏、晉以來,大率存五等之名,而封戶則或有或無,隋、唐雖異其名,不能異其實也。《隋書·百官志》:隋初封爵,本有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煬帝惟留王、公、侯三等,余並廢之。《新書·百官志》:唐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五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舊書·職官志》:武德令惟有公、侯、伯、子、男,貞觀十一年(637年),加開國之稱也。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之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嗣郡王、嗣王者封國公。皇姑為大長公主,姊為長公主,舊書作姊妹。女為公主。皇太子女為郡主。親王女為縣主。凡封戶,三丁以上為率。歲租三之一入於朝廷。《六典》雲:舊制戶皆三丁已上,一分入國。開元中,定以三丁為限,租賦全入封家。食實封者得真戶,分食諸州。皇後、諸王、公主食邑,皆有課戶。名山、大川、畿內之地,皆不以封。此自七國亂後歷代通行之制也,而唐高祖、太宗,曾不以是為已足。

《舊書·宗室傳》曰:高祖受禪,以天下未定,廣封宗室,以威天下。皇從弟及侄,《通鑒》雲: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見武德九年(626年)。年始孩童者數十人,皆封為郡王。太宗即位,因舉宗正屬籍,問侍臣曰:“遍封宗子於天下,便乎?”尚書右仆射封德彝對曰:“歷觀往古,封王者今最為多。兩漢已降,惟封帝子及親兄弟,若宗室疏遠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滕,漢之賈、澤,並不得濫封,所以別親疏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隆,多給力役。蓋以天下為私,殊非至公馭物之道。”太宗曰:“朕理天下,本為百姓,非欲勞百姓以養己之親也。”於是宗室率以屬疏降爵為郡公,惟有功者數十人封王。《通鑒》雲: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降。似高祖純乎自私,而太宗頗能幹蠱者。其實太宗之私心,乃更甚於其父。《舊書·蕭瑀傳》,太宗嘗謂瑀曰:“朕欲使子孫長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瑀對曰:“臣觀前代,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磐石之固。秦並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太宗然之,始議封建。此事《通鑒》系貞觀元年七月,實在太宗即位之初。《新書·宗室傳贊》曰:始唐興,疏屬畢王。至太宗,稍稍降封。時天下已定,帝與名臣蕭瑀等喟然講封建事,欲與三代比隆。而魏征、李百藥皆謂不然。征意以唐承大亂,民人凋喪,始復生聚,遽起而瓜分之,故有五不可之說。《通鑒》曰:征以為“若封建諸侯,則卿、大夫鹹資俸祿,必致厚斂。又京畿賦稅不多,所資畿外,若盡以封國、邑,經費頓闕。又燕、秦、趙、代,俱帶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內地,難以奔赴”。百藥稱帝王自有命歷,祚之短長,不緣封建。又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禍,亟於哀平、桓靈,而詆曹元首、陸士衡之言,以為繆悠。而顏師古獨議建諸侯當少其力,與州縣雜治,以相維持。然天子由是罷不復議。此事《舊書·李百藥傳》系貞觀二年(628年),《通鑒》於貞觀五年(631年)追敘。下雲:十一月,詔皇家宗室及勛賢之臣,宜令作鎮藩部,貽厥子孫。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為條制,定等級以聞。則雖雲罷議,其心初未嘗回也。《舊書·百藥傳》雲:太宗竟從其議,謂其後封建終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