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經 籍

隋、唐二代,中秘之藏,較之前代,頗有增益。蓋以南北統一,又運直升平故也。《隋書·經籍志》雲:“周保定之始,書止八千。後稍加增,方盈萬卷。周武平齊,先封書庫。所加舊本,才至五千。隋開皇三年(583年),秘書監牛弘表請分遣使人,搜訪異本。每書一卷,賞絹一匹。校寫既定,本即歸主。《本紀》:是年三月,詔購求遺書於天下。於是民間異書,往往間出。及平陳已後,經籍漸備。《舊書·裴矩傳》:陳平,晉王廣令矩與高颎收陳圖籍,歸之秘府。檢其所得,多太建時書。紙墨不精,書亦拙惡。於是總集編次,存為古本。召天下工書之士,京兆韋霈、南陽杜 等,於秘書內補續殘缺。為正副二本,藏於宮中。其余以實秘書內外之閣。凡三萬余冊。煬帝即位,秘閣之書,限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於東都觀文殿東西廂構屋以貯之。東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又於殿後起二台,以藏法書、名畫,已見第五節。又於內道場集道、佛經,別撰目錄。大唐武德五年(622年),克平偽鄭,盡收其圖書及古跡焉。《舊書·太宗紀》:世充降,太宗入據宮城,令記室房玄齡收隋圖籍。命司農少卿宋遵貴載之以船,溯河而上,將致京師。行經砥柱,多被漂沒。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錄亦為所漸濡,時有殘缺。”《新書·藝文志》雲:“隋嘉則殿書三十七萬卷。至武德初,有書八萬卷。重復相糅。王世充平,得隋舊書八千余卷。太府卿宋遵貴監運東都,浮舟溯河,西致京師。經砥柱,舟覆,盡亡其書。”言東都所得書卷數,為《隋志》所未及,然雲盡亡其書,似不如《隋志》所雲之審也。《隋書·許善心傳》雲:開皇十七年(597年),除秘書丞。於時秘閣圖籍,尚多淆亂。善心放阮孝緒《七錄》,更制《七林》,各為總敘,冠於篇首。又於部錄之下,明作者之意,區分其類例焉。

《舊書·經籍志》雲:“隋世簡編,最為博洽。及大業之季,喪失者多。貞觀中,令狐德棻、魏征相次為秘書監,上言經籍亡逸,請行購募,並奏引學士校定,群書大備。《舊書·文苑·崔行功傳》雲:太宗命秘書監魏征寫四部群書,將進內貯庫。別置讎校二十人,書手一百人。征改職之後,令虞世南、顏師古等續其事。至高宗初,其功未畢。顯慶中,罷讎校及禦書手。令工書人繕寫,計直酬庸,擇散官隨番讎校。其後又詔東台侍郎趙仁本、東台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等相次充使檢校。又置詳正學士以校理之。則貞觀時事實未成。開元三年(715年),左散騎常侍褚無量、馬懷素侍宴。言及經籍。玄宗曰:內庫皆是太宗、高宗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遑補緝。篇卷錯亂,難於檢閱。卿試為朕整比之。至七年(719年),詔公卿、士庶之家,所有異書,官借繕寫。”《新志》雲:“貞觀中,魏征、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秘書監,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於內庫,以宮人掌之。玄宗命馬懷素為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會幸東都,乃就乾元殿東序檢校。無量建議借民間異本傳錄。及還京師,遷書東宮麗正殿,置修書院於著作院。其後大明宮光順門外,東都明福門外皆創集賢書院,學士通籍出入。”《儒學·褚無量傳》雲:初內府舊書,自高宗時藏宮中,甲乙叢倒。無量建請繕錄補第,以廣秘籍。天子詔於乾元殿東廂部匯整比,無量為之使。因表聞喜尉盧僎、江夏尉陸去泰、左監門率府冑曹參軍王擇從、武陟尉徐楚璧分部讎定。又詔秘書省、司經局、昭文、崇文二館更相檢讎。采天下遺書,以益闕文。不數年,四庫完治。帝西還,徙書麗正殿,更以修書學士為麗正殿直學士。復詔無量就麗正纂續前功。《百官志》雲:開元五年(717年),乾元殿寫四部書,置乾元院使。六年(718年),乾元院更號麗正修書院。十一年(723年),光順門外亦置書院。十二年(724年),東都明福門外亦置麗正書院。十三年(725年),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九年十一月,殷踐猷、王愜、韋述、余欽、毋煚、劉彥真、王灣、劉仲丘等重修成《群書四部錄》二百卷。右散騎常侍元行沖奏上之。《舊書·馬懷素傳》雲:玄宗令與褚無量同為侍讀。是時秘書省典籍散落,條疏無敘。懷素上疏曰:“南齊已前墳籍,舊編王儉《七志》。已後著述,其數盈多。《隋志》所書,亦未詳悉。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詞鄙而猶記。若無編錄,難辨淄澠。望括檢近書篇目,並前《志》所遺者,續王儉《七志》,藏之秘府。”上於是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