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光緒十七年(1891年),沙皇俄國的皇太子尼古拉親王訪問遠東。預定在中國停留的日期,一變再變,使李鴻章深為不滿。

“我們這裏也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海軍檢閱已經提前,又要變更?真是豈有此理!”李鴻章捋著胡須氣憤地說道。

俄國皇太子乘軍艦來中國,歡迎他也得動用軍艦。預算已經被挪用,給西太後修建萬壽山了,海軍費用全靠李鴻章自己籌措.而迎接俄國皇太子花費太大,難怪急得他頭疼。

載著皇太子的俄國艦隊在廣州入港。

“真沒辦法,讓艦隊開到廣州!就說是一次演習!從廣州回來也是演習!”

李鴻章說完,便提筆給俄國領事館寫信。他對不止一次變更日期表示了不滿,又把俄國領事給他的那張皇太子照片退了回去。

這封信讀起來很成問題,退還照片更有失禮貌,李鴻章已經六十九歲,脾氣倒變得暴躁了。

檢閱海軍時,他一心想著這是自己一手培植起來並在三年前正式得到承認的軍隊。北洋海軍創建三周年的紀念活動,遠比俄國皇太子來訪重要得多。

俄國皇太子在清朝的公文中被稱為“俄儲”;“俄”即俄羅斯,“儲”即皇儲。關於俄儲的東方訪問,有種種傳言。訪問的目的,正式的說法是為了睦鄰友好,同時使將來繼位俄皇的皇太子廣開見聞。然而,乘軍艦來訪,有人推測是懷有調查東方海域、港灣等軍事意圖。特別在日本,這樣的懷疑更強烈。

一再變更日期,使李鴻章很不高興,但訪問是極其順利的。途經廣州、福州、上海、漢口等地,然後離開中國,前往日本。

俄儲在中國的訪問,只是政府高級官員的事,一般民眾絲毫不予關心。首先是因為傳達這種新聞的機構還不發達,與其說是不關心,不如說是不知道。

在日本,這年是明治二十四年,憲法已經公布,是言論較為自由的時期。當然,和從前一樣,對民眾宣傳方面是一片混亂。例如,一份不出名的報紙登載消息說:“西鄉隆盛未死於十年戰役中,乃逃到俄國。此次隨同俄國皇太子前來,將復歸日本。”

《東京日日新聞》發表文章,說:

近日俄國皇太子殿下將來我國訪問,對此,各種傳說不脛而走。其中有雲,絕非尋常之漫遊,其經過之路線亦特殊,乃欲觀我國軍備,探明險要,以為他日蠶食東亞做準備。

文章聲明此類事情均屬無稽之談,並告誡說,對高貴之外賓,做種種猜疑,實屬破壞善鄰之愚蠢行為。又說:

特別在我國,現今正有一團妖雲到處飛行,時有棍棒之雨、拳頭之霰降下。值此危險之時,宣揚此說,無異於煽動血性壯漢,最為不妥也。

這篇文章刊登於明治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離俄國皇太子到達日本還有一個半月。

俄國皇太子四月末到達長崎,五月九日在神戶登陸,當日赴京都。五月十一日,自京都乘人力車訪滋賀縣,在大津被警衛巡查津田三藏刺傷,即所謂“大津事件”。

從《東京日日新聞》的警告性文章看來,這倒不是晴天霹靂的事件,某種程度上是在意料之中的。

日本人主張征韓以來,認為經由朝鮮北進是國家的出路。因此,以南下為最高目標的俄國就成了日本先天的對立者。

事件發生在大津,其根源應該說在朝鮮半島。

俄國皇太子所受的刀傷長九厘米,沒碰到骨頭。明治天皇親往京都旅館看望,並與皇太子同乘汽車到神戶,登上軍艦。

駐日公使李經方也急赴神戶看望俄國皇太子。皇太子對中國給予的歡迎表示感謝,請他轉奏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