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頁)

“賠償戰費?豈有此理!這種談判根本辦不到!”李鴻章答道。

雖然如此,他對英國出面幹涉一事表示歡迎。

兩天後,俄國公使喀西尼來會李鴻章。李鴻章簡直把他當成了救星。

“近來,本國一直沒來電,您當然知道是什麽原因。”喀西尼說道。

“祈禱俄皇陛下早日康復。”李鴻章通過翻譯說道。

俄皇亞歷山大三世臥床不起,氣息奄奄。帝俄外交是宮廷外交,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一切活動都停頓了。

“不過,我國決不允許日本獨占朝鮮,這一點,我敢保證!”喀西尼說。

至於賠償戰費,從當時的氣氛來看,在清政府內部是絕對通不過的。那麽,朝廷有無同日本長期打下去的意思呢?沒有,就連那個坐在最高權力寶座上的西太後也是個最討厭戰爭、盼望早日結束戰爭的人。

站在主戰派最前面的翁同龢,在陰歷九月十六日(陽歷10月14日)的日記中寫道,他一聽到英國公使歐格訥的提議,立刻參謁西太後。據說軍機大臣孫毓汶(兵部尚書)和徐用儀(吏部左侍郎)主張接受英國提案,否則陪都(奉天)難保,山陵(順治帝以前的帝陵均在奉天)難護。翁同龢和李鴻藻兩人則主張強硬對敵,奏請西太後用封賞激勵九連城將士,火速修復受傷軍艦,保衛渤海。日記的結尾寫道:

然天意(西太後的意思)已定,似不能回……憤慨而歸,求死不得。噫!

在翁同龢看來,西太後一心求和,主戰派的想法無望實現。

次日,日本政府任命內務大臣井上馨為“特命全權公使”,駐在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