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東學黨崩潰

1

第一軍司令長官山縣有朋在攻陷旅順之前的11月3日,向大本營提出了征清三策:

第一策:在山海關附近登陸,占領進攻北京的橋頭堡。也就是攻占旅順的第二軍進行第二次登陸作戰。

第二策:控制遼東半島,在不結冰的海岸設置兵站基地。

第三策:立即北進,攻克奉天。

他強硬地要求大本營立即采納其中一策,然而大本營卻命令就地“冬營”。因為在朝鮮之北的中國東北部,是嚴寒之地,在冬季,轉移部隊都十分困難,更何況打仗。戰地的軍官們大都反對冬季作戰。第三師團長桂太郎也認為冬季作戰是不可能的,只有山縣大將一人躍躍欲試。

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在大本營主管陸軍作戰,他屈服於山縣的進攻主張。

山縣大將的理由是:無所作為的冬營會使士氣低落,而敵人將休整補充,給明春進攻帶來困難。

大山大將的第二軍攻陷了旅順,山縣可能受到了刺激,11月25日下令進攻海城。

海城位於奉天西南約一百二十公裏處,瀕臨沙河,是遼東半島和奉天之間的要地。占領海城,可以威脅奉天,又可以開辟一條通向山海關之路。

山縣大將的海城戰役,即使把大本營的命令擴大解釋,也超越了限度。從常識的角度講,這是違反統帥部軍令的行為。把一個戰果赫赫的司令官以違犯軍令為由撤職,實在不忍,但這麽放任自流,他會更加獨斷專行,無法控制。怎麽辦呢?必須免職。不過,為山縣大將的名譽著想,不能直接提出違犯軍令罪。“因病”——更換出征中的軍隊最高首腦,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理由。伊藤首相奏請天皇。

朕久不見卿,今又聞卿罹病,不勝軫念。朕尤欲聽卿親述敵軍全面狀況,卿宜從速還朝奏之,欽此。

宣布這一詔書的是侍從武官中村覺中佐。明明沒病,卻被天皇說成有病,山縣明白自己被罷官了。本應當剖腹自殺,但詔書又命令還朝上奏,至於違犯軍令事卻只字未提。

12月16日,山縣返抵宇品港。停泊在港內的所有船只都張燈結彩。伊藤親自從廣島來宇品迎接。曾為召還山縣積極活動的川上操六中將也來了。在軍樂隊的吹吹打打中,山縣大將被當作凱旋將軍,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山縣手觸帽檐,面帶微笑,向迎接的人們答禮。他心潮翻滾。

12月18日,山縣在廣島大本營謁見天皇。當時報紙登載了天皇賜予山縣大將的詔書,全文如下:

朕向聞卿在軍中罹疾,不勝軫念。遣使慰問,且欲親聽敵情,命汝歸朝。今面見汝疾趨於平愈,朕甚寬慰。因解現職,特列帷幄,卿其加餐,為朕翼贊謨猷。

解除了第一軍司令官職務的山縣,又被任命為“監軍”了。不到三個月,他升為陸軍大臣。原陸軍大臣大山巖作為第二軍司令官出征前線期間,海軍大臣西鄉從道一度兼任陸軍大臣。現在西鄉免去兼職,專任海軍大臣。

山縣大將不當司令官了,但進攻海城的命令已無法撤銷。在戰爭中,一旦下達了的命令,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奉命出戰的正是同川上操六中將一起活動,撤山縣職的桂太郎中將。

海城在12月13日陷落,第三師團乘勝追擊。在缸瓦寨激戰中,日軍損失近四百人,總算攻克,然後又撤回海城。清軍向海城發動了五次反攻,桂太郎的第三師團苦戰抵抗。反攻海城日軍的是四川提督宋慶。日軍被困在海城,勢單力薄。大本營想放棄海城,整頓戰線,但當上監軍的山縣大將堅決反對。他是害怕得出“山縣的作戰計劃是錯誤的”的結論。

山縣歸國後,日軍在旅順的大屠殺行為被外國報紙揭露了。盡管有眾多的外國目擊者,可陸奧外相硬是佯作不知。

侵華作戰由山縣大將的第一軍和大山大將的第二軍進行。山縣大將剛剛被解職,再為旅順之事追究大山大將的責任,兩個司令官就都被撤掉了。

那時,日本有四名陸軍大將,其中兩人是皇族,所以實際上等於只有山縣和大山兩名。兩人都被解職,勢必影響士氣。這次是拼著國運發動的戰爭,可不能那麽做。

日本政府任命野津道貫中將為後任,接管第一軍,表面上總算沒露出破綻。戰爭依然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