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日暮西山 第十五章 道統(第3/6頁)

雖然他們來自不同領域,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純度極高的人渣。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位仁兄,即很有代表性:

崔呈秀,原本是一貪汙犯,收了人家的錢,被檢舉丟了官,才投奔魏公公。

施鳳來,混跡朝廷十余年,毫無工作能力,唯一的長處是替人寫碑文。

許顯純,武進士出身,錦衣衛首領,殘忍至極,喜歡刑訊逼供,並有獨特習慣:殺死犯人後,將其喉骨挑出,作為憑證,或作紀念。

但相對而言,以上三位還不夠份,要論王八蛋程度,還是馮銓先生技高一籌。

這位仁兄全靠貪汙起家,並主動承擔陷害楊漣、左光鬥等人的任務,唯恐壞事幹得不夠多,更讓人稱奇的是,後來這人還主動投降了清朝,成為了不知名的漢奸。

短短一生之中,竟能集貪官、閹黨、漢奸於一體,如此無廉恥,如此無人格,說他是禽獸,那真是侮辱了禽獸。

綜上所述,魏忠賢手下這幫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這樣一個特點:

什麽都幹,就是不幹好事,什麽都要,就是不要臉。

其實閹黨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曾是三黨的成員,在徹底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軀體,加入這個溫馨的集體,成為毫無廉恥的禽獸之前,他們曾經也是人。

多年以前,當他們剛踏入朝廷的時候,都曾品行端正滿懷理想,立志以身許國,匡扶天下,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謹言慎行,並最終成為一個青史留名的偉人。

但他們終究倒下了,在殘酷的鬥爭、仕途的磨礪、黨爭的失敗面前,他們失去了最後的勇氣和尊嚴,並最終屈服,屈服於觸手可及的錢財、權位和利益。

魏忠賢明白,堅持理想的東林黨,是絕不可能跟他合作的,要想繼續好吃好喝混下去,就必須解決這些人,現在,他準備攤牌了。

但想挑事,總得有個由頭,東林黨這幫人都是道德先生,也不怎麽收黑錢,想找茬整頓他們,是有相當難度的。

考慮再三之後,魏忠賢找到了一個看似完美的突破口——汪文言。

作為東林黨的智囊,汪文言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左推右擋來回忽悠,擁立了皇帝,搞垮了三黨,人送外號“天下第一布衣”。

但在魏忠賢看來,這位布衣有個弱點:他沒有功名,不能做官,只能算是地下黨。對這個人下手,即不會太顯眼,又能打垮東林黨的支柱,實在是一舉兩得。

所以在王安死後,魏忠賢當即指使順天府府丞紹輔忠,彈劾汪文言。

要整汪文言,是比較容易的。這人本就是個老油條,除東林黨外,跟三黨也很熟。後來三黨垮了,他跟閹黨中的許多人關系也很鐵,經常來回倒騰事兒,收人錢財,替人消災,底子實在太不幹凈。

更重要的是,他的老東家王安倒了,靠山沒了,自然好收拾。

事實恰如所料,汪文言一彈就倒,監生的頭銜沒收,還被命令馬上收拾包裹滾蛋。

汪文言相當聽話,也不鬧,乖乖地走人了,可他還沒走多遠,京城裏又來了人,從半道上把他請了回去——坐牢。

趕走汪文言,是不夠的,魏忠賢希望,能把這個神通廣大又神秘莫測的人一棍子打死,於是他指使禦史彈了汪先生第二下,把他直接彈進了牢房裏。

魏忠賢終於滿意了,行動進行極其順利,汪文言已成為階下囚,一切都已準備妥當,下面……

下面沒有了。

因為不久之後,汪文言就出獄了。

此時的魏忠賢是東廠提督太監、掌控司禮監、黨羽遍布天下,而汪先生是個沒有功名,沒有身份,失去靠山的犯人。並且魏公公很不喜歡汪文言,很想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這看上去,似乎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畢竟連汪文言的後台王安,都死在了魏忠賢的手中。

無論如何,他都不應該、不可能出獄。

然而他就是出獄了。

他到底是怎麽出獄的,我不知道,反正是出來了,成功自救,魏公公也毫無反應,王安都沒有辦到的事情,他辦到了。

而且這位仁兄出獄之後,名聲更大,趙南星、左光鬥、楊漣都親自前來拜會慰問,上門的人絡繹不絕,用以往革命電影裏的一句話:坐牢還坐出好來了。

更出人意料的是,不久之後,朝廷首輔葉向高主動找到了他,並任命他為內閣中書。

所謂內閣中書,大致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主任,是個極為重要的職務。汪文言先生連舉人都沒考過,竟然撈到這個位置,實在聳人聽聞。

而對這個嚴重違背常規的任命,魏公公竟然沉默是金,什麽話都不說。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戰勝這個神通廣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