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大結局 第十五章 一個文雅的人(第2/5頁)

就長相而言,這個比喻是不太恰當的,因為所有見過盧象升的人,第一印象基本相同:這是個讀書人。

盧象升,字建鬥,江蘇宜興人。明代的江蘇,算是個風水寶地,到明末,西北打得烏煙瘴氣,國家都快亡了,這邊的日子還是相當滋潤,雇工的雇工,看戲的看戲。

鑒於生活條件優越,所以讀書人多,文人多,詩人也多,錢謙益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但除此外,這裏也產猛人——盧象升。

所謂猛人,是不恰當的,事實上,他是猛人中的猛人。

但在十幾年前,他跟這個稱呼,基本是八杆子打不著,那時,他的頭銜,是盧主事。

天啟二年(1622),江蘇宜興的舉人盧象升考中了進士,當時吏部領導挑中了他,讓他在戶部當主事。

據史料說,盧主事長得很白,人也很和氣,所以人緣混得很好,沒過兩年,就提了員外郎,只用了三年時間,又提了知府。

到崇禎二年,盧象升已經是五品正廳級幹部了,就提拔速度而言,相當於直升飛機,而且盧知府人品確實很好,從來沒有黑錢收入,群眾反應很好。

總之,盧知府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生活是很平靜的,日子是很愜意的,直到崇禎二年。

這年是比較鬧騰的,基本都是大事,比如皇太極打了進來,比如袁崇煥被殺死,當然,也有小事,比如盧象升帶了一萬多人,跑到了北京城下。

當時北京城下的援兵很多,有十幾路,盧象升這路並不起眼,卻是最有趣的一路,因為壓根沒人叫他來。

盧象升是文官,平時也沒兵,但他聽說京城危急,情急之下,自己招了一萬多人,就跑過來了。

明末的官員,是比較有特點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推卸責任,能不承擔的,絕不承擔,能承擔的,也不承擔,算是徹頭徹尾的王八蛋。

盧象升負責任,起碼他知道,領了工資,就該辦事。

但遺憾(或者是萬幸)的是,盧象升同志沒能打上仗,他在城下呆了一個多月,後金軍就走了。

當然,這未必是件壞事,因為以他當時的實力,要真跟人碰上,十有八九是個死。

但這無所事事的一個月,卻永遠地改變了盧象升的命運,因為這段時間裏,他親眼目睹,一個叫袁崇煥的統帥,如何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囚犯。

這件事情,最終影響了他的一生,並讓他在九年之後,做出了那個關鍵性的抉擇。

朝廷的特點,一向是能用就使勁用,既然盧知府這麽積極,幹脆就讓他改了行。

崇禎三年,盧象升提任參政,專門負責練兵。

當時最能打仗、最狠的兵,除遼東,就是西北,這兩個地方的人相當彪悍,戰鬥力很強,敢於玩命,就算打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投降,是明朝主要的兵源產地。

盧象升練兵的地方是北直隸,就單兵作戰能力而言,算是二流。

然而事實證明,只有二流的頭頭,沒有二流的兵。

明朝的精銳部隊,大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袁崇煥的兵,叫做關寧鐵騎,洪承疇的兵,叫做洪兵,而盧象升的兵,叫天雄軍。

就戰鬥力而言,明末的軍隊中,最強的,當屬關寧鐵騎,天雄軍的戰鬥力,大致排在第三(第二還沒出場),比洪兵強。

據高迎祥和李自成講,他們最怕的明軍,就是天雄軍。

比如關寧鐵騎,雖然戰鬥力強,但都是騎兵,沖來沖去,死活好歹都是一下子,但天雄軍就不同了,比膏藥還討厭,貼上就不掉,極其頑固,只要碰上了,就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

天雄軍的士兵,大都來自大名、廣平當地,並沒有什麽特別,之所以如此強悍,只是因為盧象升的一個訣竅。

兩百多年後,有一個人使用了他的訣竅,組建了一支極為強悍的部隊,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曾國藩。

沒錯,這個訣竅的名字,叫做關系。

和曾國藩的湘軍一樣,盧象升的天雄軍,大都是有關系的,同鄉、同學、兄弟、父子,反正大家都是熟人,隨便死個人,能憤怒一堆人,很有戰鬥力。

但這種關系隊伍,還有個問題,那就是沖鋒的時候,一個人沖,就會有很多人跟著沖,但逃跑的時候,有一個人跑,大家也會一起跑。

比如曾國藩同志,有次開戰,就遇到這種事,站在後面督戰,還劃了條線,說越過此線斬,結果開打不久,就有人跑路,且一跑全跑,繞著線跑,追都沒追上,氣得投了河。

盧象升沒有這個困惑,因為每次開戰,他都站在最前面。

事實上,盧先生被稱為盧閻王,不是因為他很能練兵,而是因為他很能殺人——親手殺人。

之前我說過,盧象升長得很白,但我忘了說,他的手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