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7章.山雨欲來 第15節(第3/6頁)

謝明長嘆道:“如果大人一再堅持,下官願意給老師寫一封信,問問老人家的意思。”

李弘沉吟良久,說道:“你寫一封,我也寫一封,筱嵐,你給陛下再寫一道奏章,給尚書台皇甫大人和盧大人也各寫一封。要說明並州的困難,務必請陛下和諸位大人體諒並州的難處,督請老大人速速來並州主持招撫。”

並州刺史張懿和行鎮北將軍李弘的奏章同時送到洛陽。

天子緊急召集三公九卿,大將軍和尚書台諸位大臣議事。

太尉崔烈很生氣地對大將軍何進道:“怎麽樣?這才談一天,兩人就吵起來了。這樣下去,還談什麽?”

何進表情嚴肅,連聲埋怨李弘做事魯莽,怎麽能羈押大臣呢?但他心裏其實樂壞了。機會就在眼前啦。其他大臣你一言我一語,還在爭論應該不應該招撫的問題。

天子揮揮手,示意大臣們不要亂爭一氣了。他接著拿出李弘的第二道奏章,說道:“李愛卿提議朝廷另派招撫使去並州,他推薦趙岐趙大人,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何進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怎麽?李弘主動舉薦趙岐去並州?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大臣們聽說李弘主動上書朝廷,要求另派招撫使到並州主持招撫,心裏頓時一松。他們本來的想法是,如果陛下決心招撫並州黃巾,那麽退一步,他們無論如何不能讓李弘獨掌並州軍政。只要李弘不掌握並州政事,他的大軍命脈糧餉就控制在朝廷和地方郡府手上,這樣一來,他就是有二心也翻不了天。李弘的這一舉措,說明李弘自己也意識到了危機,他也在刻意回避主掌並州軍政。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李弘不是一個蠻夫,他已經開始涉足政事,變得小心謹慎了,也就是說,他比大臣們所想像的要安全得多。

但並州招撫很復雜,牽扯到安置黃巾軍和流民,軍屯和民屯,人口和土地,賦稅和徭役等等問題,如果朝廷另派招撫使,並州就有主持政事的並州刺史和各郡太守,有主持招撫和屯田的招撫使,有主持兵事的鎮北將軍部,這三者之間的職權和隸屬關系應該如何安排?誰負責安置黃巾軍和軍屯?誰負責安置流民和民屯?誰負責統籌安排招撫財政?並州刺史部和太原、上黨兩郡郡府在其中處於何種地位?

大臣們首先不談由誰出任招撫使的問題,而是立即就招撫使的職權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招撫的成敗和並州的穩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天子也知道招撫使職權的重要性,但他不是很懂其中的復雜關系,所以坐在一邊只聽不說。

這招撫使如果由三公九卿擔任,因為他們地位特殊,完全可以獨掌並州軍政,所以只要統籌安排鎮北將軍部和並州刺史部兩府下屬做事就可以了。但如果由三公九卿之外的大臣擔任招撫使,在官秩上就比鎮北將軍部低,這時問題就來了,誰聽誰的?如果不明確三府之間的職權,並州的招撫馬上就會陷入混亂。象李弘一氣之下,把並州刺史張懿羈押了,就是因為雙方職責不明,張懿的官又小,結果還沒談,自己人先鬧起來了。

皇甫嵩和盧植兩人接到李弘的奏章和書信後,立刻召集尚書台的掾屬們討論了這個問題,他們匆匆擬訂了一個初步方案,但因為漏洞百出,遭到了大臣們的一片指責和抨擊。

天子給他們的長篇冗論和爭吵搞得有點暈頭轉向,他看到大將軍何進也象自己一樣插不上嘴,坐在旁邊心神不安,於是小聲問道:“愛卿,趙大人辭去大將軍府長史之後,身體怎麽樣?”

何進恭恭敬敬地回道:“陛下,老大人自上次病倒之後,至今尚未痊愈,但精神很好。”

天子嘆了一口氣,又問道:“李愛聊的舉薦,愛卿可同意?”

何進搖搖頭,說道:“老大人年事已高,的確不宜遠行。以臣看,陛下還是另派他人吧。”

天子沉默不語。何進又說道:“若單就並州招撫論,以老大人的聲名和威信,他去最合適的了。然而……”

天子點點頭,說道:“李愛卿給老大人寫了一封信,言辭懇切,希望老大人以國事為念,盡早到並州相助。老大人很感動,今天早上已經上書請命,連同李愛卿的這封信一起送到了尚書房。朕很猶豫,尚書台的幾位愛卿顧忌老大人的身體,都不敢拿主意。現在你也這麽說,朕就更猶豫了。”

何進聞言,立即嘆道:“此事既然給老大人知道了,陛下就攔不住了。老大人一心為國,忠烈剛直,非常人可比。臣記得他年輕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七年不愈,老大人以為自己必死,對自己的侄子說,‘大丈夫生世,遁無箕山之操。仕無伊、呂之勛,天不我與,復何言哉!’他讓侄子在自己死後立一墓碑,上書: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由此可見他拳拳報國之心。此時正值國家危難之際,社稷危急之時,他怎會知難而退?陛下就是不讓他受命而去,他也會馱著包袱自己走到並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