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7章.山雨欲來 第20節(第3/6頁)

秦一統六國之後,將郡縣制推廣全國。本朝從秦制。郡縣制的設立為國家權能的實施減少了掣肘的力量,也為本朝理清了一條上下交流的渠道,本朝官僚體系的觸角也隨之遍布全國各地。本朝的官僚以“士大夫”為主體,“士大夫”的身份具有“儒生”與“官吏”的二重特性。這種二重性既使得“士大夫”在推行國家政策時具有積極的主動性,同時又因其身份中“儒生”的特征,從而使得“士大夫”的官僚體系具有了部分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使得在民間營造“重農”風氣成為可能。

本朝的官僚體系幾經反復,幾經磨合,終於形成了陽儒陰法的士大夫官僚體系,“禮治”與“法治”,儒生與文吏的結合日趨完美。

由於士大夫的官僚身份,他們成為統治者的一份子,參與了特權的分割。這種特權的實際收益使得士大夫們和君主的利益緊密相連,他們因此成了“重農抑商”政策的真正參與制訂者和推行實施者。士大夫們清醒地認識到商貿的過分發展,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商賈勢力的復蘇,這對他們的地位和權勢有著巨大的威脅,這一點是以承擔天下道義為大任的士子儒生們所不能接受的。

另外,儒生在成為官員之後,並沒有完全失去對自身真正身份的認識及社會道義的擔當。儒家學說裏的“富民”、“教民”便成為儒生的社會責任與道義擔當。在“富民”的問題上,儒家的主張是“藏富於民”。這種藏富於民的主張與國家的“重農”之策在名義上取得了一致,這也是他們積極主張重農抑商的原因之一。

所以,以儒家學說為根本的官僚們成了反對變革的中堅力量,他們不但反對農工商並重,更反對鹽鐵放開。

名士大儒和部分持反對意見的士族官僚們聚集在一起,以上奏、勸諫、論辯、組織太學學士到北宮請願等形式,向天子和朝廷發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對呼聲。

天子被嚇住了,急忙跑到後宮玩毛驢拉車去了,他不管了,一連十幾天都不敢上朝。

太尉崔烈發飆了。他和一幫支持鹽鐵放開,力圖變革的官僚們無論在尚書台,在朝議,在三府議事,在太學,還是在官僚商賈的論辯會上,面對氣勢洶洶的反對浪潮,義無反顧,聲嘶力竭,扯開嗓子就吼上了。

尚書台各級官員由於分歧太大,意見不能統一,遲遲沒有拿出最後議定的文書。太尉府各級掾史在崔烈的說服下,基本上同意了並州鹽鐵的放開。但司徒府、司空府都持反對意見,導致尚書台和三府議事每次都吵得不可開交,不歡而散。

按照大漢律,詔告全國的政令首先需要征得三公府的同意,蓋上三公的金印後,交天子認可,然後才能蓋上玉璽。此事如果一拖再拖,對並州屯田極其不利。

鹽鐵官賣和重農抑商之策是緊密相聯的,李弘雖然在奏章中有意識的回避了這個問題,但事情一到朝堂上,什麽都清楚了,瞞是瞞不過去的。重農抑商之策不僅僅關系到本朝士、農、工、商四大階層的秩序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關系到哪個階層和國家爭奪財源的問題。

天子聽說太後要見自己,這才出了後宮。

去永樂宮的路上,天子問蹇碩,最近洛陽可有什麽新鮮事?蹇碩說,官僚名士大儒們還是天天聚在一起爭論,太學學士門還是隔三岔五跑到北宮門外示威請願。另外就是下個月太後要做壽了,宮內宮外的人都在忙著給太後送禮,其他的,就沒什麽事了。

“太尉大人最近如何?身體還好嗎?”

蹇碩失聲而笑。

“你笑什麽?”天子笑嘻嘻地問道,“他是不是被別人罵慘了?這個老頭,總是找人罵。上次他說要放棄邊郡,結果朝野上下的人都要殺他,這次又說什麽要重開鹽鐵,結果朝野上下的人不止要殺他,還要把他的祖墳刨了。何苦?”

“陛下,這次他被人打了?”蹇碩笑道。

“誰?這還了得。竟然敢打三公重臣?朕要殺了他九族。”

“是大長秋趙忠趙侯爺。”

天子一愣,不說話了。

“那天大臣們在尚書台議事,太尉大人和趙侯爺吵了起來,趙侯爺罵他是討飯的,靠一個女人才做了三公。太尉大人大概氣瘋了,順手拿起竹簡就把趙侯爺的頭打破了。趙侯爺大怒,抓住太尉大人的胡子就打了他一拳,把太尉大人眼睛打腫了。”

天子大笑起來。

“後來呢,後來呢?”

“下午,太尉大人到太學論辨,和太學的博士諸生們吵了起來。現場大亂,太學的學士們趁機潑了太尉大人一頭墨水,還圍住太尉大人不讓他走。到了晚上,太尉大人才被衛尉劉大人帶兵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