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24節

大漢國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七月。

六月下,由於連場大雨,黃河水暴漲,冀青兗三州沿河郡縣再次遭遇洪水,受災百姓達到了百萬之眾。這些災民無路可走,隨即背井離鄉,輾轉北上往並州而去。雖然冀州牧楊奇多方阻撓,但依然無法阻止災民的遷移。北疆大戰的勝利和並州屯田給了這些災民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們為了活下去,紛紛踏上了北遷之路。

七月初,奮威將軍鮮於輔、揚烈將軍張燕和護田中郎將趙岐聞訊後緊急磋商,最後一致決定封鎖壺關,阻止災民入境。同時,三位大人一面向壺關調撥大量賑災物資救濟災民,一面急奏朝廷和上報車騎將軍李弘。

這時李弘來書,告訴他們大軍已經休整完畢,正在急速南下。李弘說,考慮到今年草原上的雨水太多,糧草運輸十分困難,大軍軍需不足,所以他決定帶著十六營五萬六千將士南下。李弘在書信中命令鮮於輔立即下令十萬屯田兵北上進駐龍山大營,河東僅留典農中郎將張白騎和兩萬屯田兵看護田地。另外,他還命令張燕派遣校尉彭烈立即率部北上進駐飛狐要塞。

鮮於輔、張燕和趙岐大吃一驚。將軍大人要幹什麽?

沒有天子的命令,車騎將軍擅自下令大軍回撤,等同於謀反,他是不是瘋了?

軍需不足?這更不可能。在六月中草原雨季來臨前,鮮於輔已經督令留守大軍組織百萬民夫,從河南之地的黃河和雲中兩個地方把三個月的糧餉軍械全部送到了九原城和雲中城。軍需不可能不足。

派遣五千兵馬進駐飛狐要塞?將軍大人此時控制飛狐要塞幹什麽?飛狐要塞拱衛著幽州南部郡縣和整個冀州,一直都是由冀州派駐軍隊,難道將軍大人要威逼冀州?

將軍大人不經天子同意,直接下令征召十萬屯田兵,這不但違背了大漢律法更讓人心生恐懼,他要這麽多軍隊幹什麽?

三個人疑慮重重,忐忑不安,都知道並州要出大事了。

僅僅過了兩天,八百裏快騎就送來了回報。李弘命令鮮於輔立即打開壺關,把所有災民放進並州,暫時安置到太原郡境內的太行山西麓一帶。

鮮於輔很奇怪,他問張燕和趙岐,“將軍大人這是何意?難道他要把災民送回冀州?”

張燕想了半天,說道:“幾年來,我們黃巾軍一直待在常山國和中山國一帶打仗,兩國和周邊郡縣的百姓既是我們的兵源也是我們的民夫。後來我們兵敗太行山,那裏的百姓都跟在我們後面上了山。所以,現在那裏十室九空田地荒蕪,和廢墟沒什麽區別。我想,大人也許是打算把這些人送到常山和中山國去屯田吧?”

趙岐憂心忡忡地捋須嘆道:“將軍已經趕到雲中城,再過幾天他就要回晉陽了。到時候,一切都清楚了。”

冀青兗三州再發水災的事在洛陽並沒有掀起多大的震動,現在整個洛陽的注意力都在北疆,都在車騎將軍李弘的身上。

李弘以八百裏快騎上奏天子,因為草原雨季提前來臨造成運輸受阻,大軍糧草不濟,他已經率軍南下晉陽了。

京畿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何太後立即召集中官們商議此事。

趙忠和張讓等人先把李弘臭罵了一通,說他恣行驕縱,膽大妄為,竟敢不遵聖命擅自命令大軍撤回晉陽,按律當斬。但罵歸罵,事情還要解決。李弘迫不及待地回撤到晉陽,絕對不是因為糧草不濟,肯定還有其他原因,是不是因為先帝遺詔呢?如果此時李弘率大軍主力一瀉而下,相信無論是屯兵河東的董卓,還是駐守京畿的四萬西園軍,都是不堪一擊。太後驚惶不安,連連催逼。

“以臣看,還是先以天子的名義給車騎將軍下旨,命令他暫時駐守於長城以北,不要撤回晉陽。”趙忠說道,“北疆大戰剛剛結束,邊郡剛剛收復,大軍不宜立即回撤,這一點他應該非常清楚。如果他執意率軍撤回晉陽,這謀反之罪他就背定了。太後可以因此而詔告天下,讓天下人皆知李弘謀反之意,那時,他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漢國叛逆了。”

“他有先帝遺詔,有胡人和蟻賊組成的軍隊,這一份詔書對他能有多大作用?”張讓擔憂地揮手說道,“驃騎將軍董重和董太後先後死去,這件事本來就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天下皆知了。如果此時李弘再高舉先帝遺詔,以鏟除奸佞為名率軍南下進京,我們擋得住嗎?這天下會有多少人認為功勛彪炳的車騎將軍會謀反?就是朝中的那幫士族大臣恐怕也會跟在他後面倒戈一擊。”

郭勝沮喪地說道:“李弘還在打北疆大戰的時候我們就擔心他會南下,沒想到這北疆大戰剛剛結束他就來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當初斷了他的糧草,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