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25節

何颙說完之後,尚書房內反對痛斥之聲此起彼伏,許多大臣神情激動,大罵李弘恃功驕縱,目無法紀,以重兵威脅天子,肆意踐踏大漢律,明為大漢重臣,實為漢賊。

袁隗思索良久,然後舉手示意眾臣安靜下來。

“李大人如果手持先帝遺詔,挾重兵南下,我們如何應對?是繼續擁立當今天子還是遵從先帝遺詔?”袁隗連連搖頭,長嘆道,“先帝,這都是先帝……”

大臣們不明白袁隗這話是什麽意思,一個個沉默不語。

“自從中平元年的盧龍塞大戰開始,李大人就一直率部奮戰在北疆和西疆的各個戰場上。六年來,李大人為大漢國抗禦外敵,平定叛亂,立下了赫赫功勛。他是我大漢國的英雄,更是我大漢國的忠臣,這一點不容置疑。”袁隗緩緩說道,“今日他之所以南下,還是因為他忠誠於先帝,忠誠於大漢國,如果他置先帝遺詔於不顧,苟安於北疆一隅,難道他就是先帝的忠臣了?是我大漢國的忠臣了?漢賊一說,未免太重了。”

“今日之局面,皆源於先帝,這一點,諸位大人應該很清楚。”袁隗平靜地說道,“李大人沒有以先帝遺詔告天下,沒有以書策脅天子,僅僅以糧草不濟為借口率兵南下晉陽,已經算是考慮得很周全了。他讓何大人帶回來的諸般條件,雖然違背大漢律的地方很多,但無一不是為了北疆的安危,為了並州屯田的成功,為了北遷的數百萬災民的生存。這一點,諸位大人也應該很清楚。”

丁宮、盧植和何颙頗為敬佩地看著袁隗,而其他大臣們卻越聽越心驚,已經漸漸明白袁隗的意思。

“李大人手裏拿著先帝遺詔,肩上擔負著北疆安危,面對著的卻是今日洛陽的危局,你叫他如何自處?”袁隗看看眾人,忽然笑道,“北疆大戰結束後,我們為什麽擔心李大人會南下?那是因為我們都知道他的處境非常艱難,進退皆難以立足,所以我們才讓何大人北上一探虛實。”

尚書房內靜寂無聲。大漢國的重臣們個個凝神沉思,誰都不再說話。參隸尚書事處理國政的太傅大人突然說出這番話,自然不是無的放矢。他難道還有更好的解決之策?

“太傅大人能否說說應對之策?”太仆楊彪問道。

“凡大漢律允許範圍內的要求,我們當然應該答應,凡本朝有先例的要求,我們也可以答應。凡違背大漢律的要求,我們堅決不答應。”袁隗手捋長須,一字一句地說道,“但我們也有要求,李大人今年必須北上征伐鮮卑國,否則,他拿什麽來向天子證明他對大漢國和天子的忠誠?”

眾臣恍然大悟。

大臣們隨即商議具體的對策。

北疆今年用於河套以南屯田,遷移災民,修葺城池的一百億錢可以調撥,但考慮到今年黃河下遊再次發生大水,並州必須接受更多北遷的災民。

因為災民大量湧入並州,北疆的確需要增加更多的屯田區域,所以朝廷同意李弘的要求,增加包括河東郡在內的六個郡給北疆屯田。

同意車騎大將軍在十年內總督十五郡的軍政,再加上他還要兼領三州兩郡的兵事大權,所以朝廷認為並州牧的確沒有設置的必要,因此免除了董卓並州牧一職,但朝廷認為並州必須重設並州刺史一職。

在十年的屯田期內,不確定因素太多,再加上並州本身的貧瘠,朝廷同意這十五郡在十年內無需向國庫上繳賦稅,但朝廷認為這十年期應該從中平四年開始算起,也就是說還剩下七年時間不用向國庫上繳賦稅。

考慮到北疆的現狀和大漢國財政的匱乏,朝廷不同意李弘在北疆組建三十萬邊軍,只同意李弘保持現有的二十萬邊軍規模,這其中還包括十二萬屯田兵。當然李弘所要的那五十億錢的建軍軍費也就沒有了。

現在長平公主已經到了河間國,只有渤海王還羈留在洛陽。不過渤海王何時返回藩國,只能由天子和太後欽定。

至於李弘要求在十五郡駐軍,以駐軍校尉兼領太守的事,還有在冀州駐軍,以冀州賦稅填補幽並兩州的事,朝廷絕口不提。

最後,朝廷要求車騎大將軍李弘立即重整兵馬,準備在八月北上征伐鮮卑國。

大臣們的這個奏議被趙忠和張讓兩人帶到了長秋宮請太後過目。

太後聽完趙忠的稟報,又仔細看了一下奏議,然後說道:“本宮對朝政的事不是很懂,你們想怎麽辦就怎麽辦吧,只要李弘能戍守北疆不再南下就行,但小董侯無論如何不能離開京城。”

“臣也是這麽想。”張讓說道,“李弘提出要在冀州駐軍,又要渤海王歸國,這明顯就是想在北方擁立渤海王為帝嘛。現在太尉大人劉虞就在幽州,如果李弘和他聯手擁立渤海王,這事情就不可收拾了,將來國家要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