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1章.鹿死誰手 第18節

董卓沉默不語。

董卓知道自己用假聖旨掌控北軍犯了滔天大罪,但他並不怕。自從拒絕先帝的征調回京任職九卿之一的少府開始,他就已經想明白了,他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如果再任人宰割,自己就活不長了。自己先是假作被刺,滯留河東拒絕赴任並州,接著又響應車騎大將軍李弘的號召舉兵南下黃河威逼天子和朝廷,今天又假傳聖旨控制了北軍,自己的這些所作所為已經徹底把自己逼到了和天子、朝廷決裂的絕路上。犯一個罪也是死,犯許多罪也是死,自己已經不能為朝廷為容,還怕什麽?

一個月前,董卓認為大將軍何進在李弘的幫助下,必能迅速控制洛陽,主掌國家權柄,所以他毫不猶豫地率軍南下京畿,想從中撈取足夠的好處,以便將來象李弘一樣雄踞西疆。這個時候他已經徹底放棄了入朝為卿的念頭。看看天子和朝廷如何對待李弘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被洛陽的士人們所接受,與其在洛陽受人排擠打擊低著頭做人,還不如在西疆昂首挺胸做個一方霸主。李弘能做的事自己也一樣能做到。

董卓回西疆的最好機會就是李弘北上遠征的時候,但那時大將軍和李弘都不願意他在洛陽局勢未穩的情況下匆匆離京,而他因為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也不想立即離開。第二次回西疆的機會就是奸閹重新入宮的時候,那時天子拜他為涼州牧,他想要的東西也已經得到了。但他那時卻已經不滿足這個涼州牧了,他想要更多的東西。西疆太窮,他想得到關中的賦稅支持。在士人和大將軍的挽留下,他沒有聽從李瑋的勸告,繼續進逼洛陽。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大將軍突然死了。

大將軍一死,奸閹被誅,洛陽就是士人的天下了,自己的命運也因此而發生了驚天的大逆轉。自己因為深入京畿,猝不及防之下陷入了士人的包圍,這是自己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洛陽穩定後,正如李儒和劉艾所說,朝廷會急不可耐地對自己下手,主政的士人們不會把一個驕縱枉法的重鎮將軍放回西疆。自己必須要找一條求生之路,自己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假傳聖旨掌控北軍,到北軍被自己徹底控制大約用了一天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內自己九死一生,隨時都有可能被天子的聖旨打回原形,被憤怒的北軍士卒砍成肉泥。僥天之幸,自己成功了。有了段煨、鮑鴻、曹操和張遼的支持,有了這五萬大軍,自己就有了在京畿暫時站住腳的可能,有了逆轉洛陽的局勢的可能。

北軍這五萬人雖然看上去不少,但都是京畿兵,是忠誠於天子的兵,根本不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西涼兵,靠幾個統領軍官只能控制他們一時,卻無法做到絕對控制。在這天子腳下,洛陽城旁,只要天子下旨命令董卓交出北軍,再以重兵包圍平樂觀,這五萬人遲早都要倒戈相向。所以董卓憂心如焚,他迫切想知道洛陽城內的情況,想知道袁隗和士族大臣們的態度。

天子和太後也罷,袁隗和士族大臣們也罷,在如今奸閹和大將軍兩敗俱亡,洛陽危機重重的時候,他們誰都不願意洛陽繼續亂下去。也就是說,他們在無法確定自己可以控制北軍的情況下,他們會仔細權衡和考慮激怒董卓,逼反董卓的利弊和後果。五萬北軍和兩萬西涼兵如果暴亂京畿,洛陽必將陷入一場浩劫,直接後果就是葬送了車騎大將軍的遠征,甚至十幾萬北疆將士的性命。以李弘的暴戾和血腥,他可能要率軍南下血洗京畿,這樣大家全部這玩完,連大漢國可能都要亡了。這個責任誰都承擔不起,而這卻恰恰就是董卓目前最大的倚仗。

董卓雖然認為天子和袁隗不敢下旨強行剝奪自己對北軍的控制,但一旦袁隗和朝中的大臣們置國家社稷於不顧,非要下旨,那自己怎麽辦?這也是董卓最大的擔憂。

下午董卓和李儒在大營裏安撫士卒的時候,李儒就對他分析過局勢。李儒認為袁隗絕對不敢冒這個險,他為了避免洛陽局勢繼續惡化,肯定會被迫承認大人統領北軍的事實。李儒志得意滿地說,大人如今手握七萬大軍,直接決定了洛陽形勢的發展,大人打算怎麽辦?是趁機入朝主政還是帶著七萬大軍返回西涼?

董卓說,不管你和劉艾的猜測是否正確,也不管太傅袁隗和士族大臣們是不是真的想把我誅殺於京畿,董旻誅殺何苗是個事實,我假傳聖旨也是個事實,如果不能把這些事解決掉,天子和太後不會饒恕我,袁隗和士族大臣們更不會放過我。所以,當務之急是利用手中的大軍威懾天子和太後,震懾朝中大臣,迅速解決洛陽的危機,逼迫朝廷答應我的諸般條件,然後借口到西涼平叛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