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26節

李弘望著一匹匹快馬四散而去,心裏焦慮難安。接下來,事情會怎麽發展?袁紹和韓馥等人會不會奮起還擊?劉虞會不會強行南下?董卓會不會死守洛陽?

董卓和自己一樣,最大的問題不是錢財,而是糧食。錢不夠,可以用臨時鑄造五銖錢的辦法應付過去,但糧食不夠卻只能幹瞪眼了。對於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擊敗袁紹、袁術等人,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從各地州郡弄到糧食,以解燃眉之急。董卓會不會和自己一樣,也想三方制衡呢?打仗解決不了糧食問題,這一點董卓應該非常清楚,假如他在我擊敗袁紹之後,迅速和袁紹議和,然後聯手對付我,那問題可就嚴重了。雖然我可以冒著和韓馥、袁紹等人連番作戰的危險攻占冀州,但如今處在京畿的徐榮和楊鳳兩軍就要全軍覆沒了。

董卓為什麽至今不殺袁隗?弘農王都能殺,袁隗為什麽不能殺?顯然,董卓非常清楚現在的形勢,也知道袁閥的龐大勢力,所以他想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利用袁隗的力量以達到某種目的。這個目的是什麽?是不是他想和袁隗妥協,轉而對付我?

京畿有大軍十萬,董卓在袁紹等人尚未集結完畢的情況下,連續催我南下,甚至不惜以遷都來威脅我。但等我的大軍到了洛陽後,他卻又把自己的軍隊往關中方向撤,完全沒有要集中所有力量一戰而定的意思。董卓不想打,但我現在急著要打,而且我還要急著占據洛陽。假如徐榮和楊鳳的大軍完成了對洛陽的包圍,玉石和顏良的大軍困住了牛輔之後,董卓認為自己欺騙了他,繼而和袁隗握手言和,那自己可就滿盤皆輸了。董卓手上有天子,袁隗需要天子,只要董卓和袁隗兩人各自讓一步,自己就成了這場危機中最大的犧牲品。以北疆目前的險惡狀況,自己失敗是一件必然的事。

李弘急書李瑋,把公主北上,先帝遺詔,劉虞手令,還有自己的猜測和對形勢的估計做了詳細的說明。最後他說道,為了防止董卓倒戈一擊,請仲淵在完全控制了牛輔的軍隊後,再次南下進京,務必設法讓董卓殺死袁隗,對董卓仔細解釋清楚三方制衡對拱衛社稷,保存實力,解決危機的諸般好處,勸諫董卓不要逞一時之痛快,毀了社稷丟了性命,還留下了一個萬世罵名。

****

三月上,酸棗。

橋瑁得知徐榮率軍東進,急忙集結大軍迎敵,同時急報袁紹,是戰還是不戰?袁紹回書說,徐榮已經一路攻擊而來,此時不戰,必將動搖軍心,不打也得打了,你還問什麽問?打。

橋瑁、劉岱、張邈等人都沒有打過仗,心裏非常慌,尤其對手還是天下赫赫有名的戰將徐榮。當年雁門關一戰,徐榮在極度劣勢下,指揮二十萬黃巾軍重創鮮卑鐵騎,從此揚名天下。和這種人打仗,想想都怕。

張邈說,我們幾個人,只有曹大人和鮑大人打過仗,我看,就讓他們兩人指揮大軍作戰吧。眾人都同意。大敵當前,鮑信和曹操也沒有推讓,義不容辭嘛。曹操說,鮑大人寬厚待人,沈毅有謀,深為將士們愛戴,我願意聽從鮑大人的指揮。鮑信笑著拒絕了。

鮑信四十多歲,身材不高,長相敦厚,說話很直爽。他對眾人說,孟德老弟才華出眾,熟讀兵法,早年又曾隨皇甫將軍平定過蟻賊之禍,打仗的事肯定要比我精通。他極力要求曹操指揮作戰。曹操謙讓了兩句後,隨即不容氣的答應了。前來攻擊的是徐榮,如果能擊敗他,自己就能一戰成名。

高順、梁百武率部趕到距離酸棗二十裏的原武城。

這裏的人知道要打仗,早就跑光了。高順沒有進城,直接命令大軍向酸棗沖去。

曹操認為高順急行而來,士卒一定非常疲勞,而己方大軍以逸待勞,士氣高漲,體力充沛,完全可以擊敗高順,打他一個下馬威。橋瑁等人反對,認為不宜冒險出擊。曹操懶得理他,立即和鮑信兩人領一萬人馬率先出營迎敵,張邈和劉岱的大軍居中跟上,橋瑁無奈,只好和袁遺整頓軍馬隨後出營。還沒等他出營,斥候來報,曹操和高順已經在前方十裏處打起來了。

高順跑得太快,距離徐榮的主力大軍有三十多裏路程。他大概沒想到大軍還沒靠近酸棗紮營,叛軍就迎頭來擊了。高順和將士們措手不及,稍稍抵抗了一下後,狼狽而逃。曹操和鮑信帶著大軍猛追三十裏才停了下來。再不停下,就要和徐榮的主力對抗了。

徐榮二話不說,連夜率部後撤五十裏。

曹操和鮑信等人商議,追還是不追?曹操說,徐榮不願打很正常,他率軍南下洛陽是遵從天子聖旨,不來不行,但他來了後,未必會真心替董卓賣命。徐榮只有兩萬人,從他們丟棄的武器上來看,這兩萬人是河東的屯田兵,根本不是什麽北疆精銳。我們有五萬大軍,諒他徐榮也不敢和我們正面對抗。繼續追,只要把徐榮擊敗了,豹子肯定要改變想法站到我們一邊,畢竟我們的實力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