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69節

深夜,傅幹、王淩、蔣濟三人坐在大帳內,望著案幾上的文卷,愁眉苦臉。

給朝廷的奏章已經寫了三稿,但都被大將軍否決了,傅幹和王淩為此一籌莫展。大將軍請來主薄蔣濟,讓他主筆擬寫奏章,請傅幹和王淩酌情修改。蔣濟剛到河北不久,對河北的很多事情並不熟悉,不過他才思敏捷,性格沉穩,接觸一段時間後大將軍非常欣賞他,逐漸讓他參與軍國大事。此次李弘讓他主筆擬寫奏章,顯然已經視他為自己的親信。

蔣濟很激動,暗暗發誓要報答大將軍的知遇之恩。雖然他已有心理準備,知道這份奏章不好寫,但他仔細看完長公主的書信和傅幹、王淩擬定的初稿後,還是極度震駭,感覺就象一座大山突然砸到了自己的背上,隨時會把自己碾成齏粉。

“兩位大人能否解釋一二?”蔣濟穩定了一下情緒,恭恭敬敬地問道。

“解釋?”傅幹茫然地看看王淩,苦笑道,“解釋什麽?如何解釋?”

王淩搖搖頭,緊緊閉上了嘴。當年晉陽叛亂一案讓無辜的王柔掉了腦袋,還差點把整個王家搭了進去。前車之鑒,不能忘卻。自己可以得罪大將軍,但萬萬不能得罪長公主,這位殿下確確實實惹不起。

“隨便說說,權當閑聊。”蔣濟混跡官場多年,自然知道其中的厲害,但不把事情的關鍵說清楚,這奏章無從下手。不問也得問。

王淩撅著嘴,眼睛望著案幾旁邊的燭台,一言不發。

傅幹想了一下,緩緩說道:“這事要從李瑋大人說起。”

李瑋大人很早就追隨大將軍征戰天下,算起來至今有十五年了。李瑋大人和大將軍的關系天下皆知。

當年大將軍如果沒有李瑋、謝明、余鵬、陳好等大人的鼎力幫助,根本不可能安置數百萬流民在北疆屯田,也不可能穩定北疆,更不可能以北疆為根基開始中興大業。長公主和馬日磾、張溫等老大臣先後趕到北疆後,致力制定和實施新政,力圖重振社稷。但所有新政的制定和實施都是在以李瑋大人為首的北疆士人的努力下完成的。

李瑋大人一直是大將軍的左膀右臂,他過去是前太尉朱俊大人的弟子,後來又成為朱俊大人的女婿,他的這種身份讓他在北疆大吏中具有極高的威望,同時又得到了朝中其它勢力中的認可和拉攏。

十幾年過去了,李瑋大人在朝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權勢之大有目共睹。在他的周圍,筱嵐、朱穆、謝明、余鵬、陳好、唐放、尹思、唐雲、丁立、鄭演等眾多大臣都是朝中重臣,他們不但制定和實施了新政,奠定了中興大業的基礎,更承擔了推動中興大業持續發展的重任。

去年,大將軍利用官制再度修改的機會,和長公主聯手對付外朝,讓北疆眾多大吏成功進入了中、內兩朝,北疆勢力最終牢牢控制了權柄。但如果仔細看一下中書監大臣的名單,不難發現其中七成以上的大臣都屬於李瑋大人一系。

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中書監名義上是受到北疆勢力的控制,但其實就是受到李瑋大人的控制。再把話說白一點,去年長公主和李瑋大人利用外朝阻礙朝廷增兵的機會,再次修改官制,並得到了大將軍的支持改制成功,其實就是有預謀地削弱大將軍的權柄。新官制中,大將軍主掌兵權,並依靠手中的兵權來制衡皇權和相權,這是一種極度不正常的官制。兵權本身是皇權和相權的一部分,把它強行從皇權和相權中割裂出來,會導致新政中的官制畸形發展。官制是大漢所有制度的基礎,官制不正常,新政的發展必然也不正常,其後果不言而喻。

大將軍意識到這種官制對中興大業的損害難以估量,不過由於去年的情況非常緊急,這是唯一的救急辦法,不行也得行。

新官制實施後,諸多問題隨即暴露。

剛才說了,兵權原來是皇權和相權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旦割裂,麻煩接踵而至。長公主和中書監在做出決策的時候,需要兵事決策權服從於國政決策權。比如長公主和中書監決定今年把天子、朝廷遷到關中,那洛陽大戰的策略就要修改,不是強行攻堅,而是圍而不打。同理,丞相大人和朝廷諸府在行使執行權的時候,也需要兵事行政權服從於國政執行權。比如丞相大人要求把民夫、物資先行用於遷移,那主掌兵事行政權的太尉大人就要遵照執行。

過去大將軍領尚書台,參隸尚書事,代理國事,兵權是置於皇權之下的。大將軍和長公主先做出國政決策,然後再做出兵事決策,所以沒有這些矛盾。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大將軍和太傅、丞相、太尉四位上公都參隸尚書事,他的權柄被嚴重削弱,主要國政決策權幾乎都在長公主和中書監手中。過去大將軍主掌尚書台的時候手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相權,但現在尚書台的權力大部分都移交給了外朝,主要國政執行權在丞相大人和外朝諸府手土。因此,三者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