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71節

晉陽,鳳凰池。

長公主怒不可遏,幾次因為情緒失控而掩面哭泣。

太傅楊彪、丞相蔡邕、禦史大夫劉和、大司農李瑋、尚書令崔琰、中書右仆射劉放、長公主府長史筱嵐、司馬黃嶽八位大臣分坐兩旁,沉默不語。

“自六年前大將軍勤王成功,把皇帝和朝廷接到晉陽以來,他一直都鼎力支持我們,相信我們,為什麽就在洛陽將克,中興大業走向成功的關鍵時刻,他竟然要挾持天子,和朝廷公然對抗?為什麽?”長公主泣不成聲,傷心欲絕,“正月初一,天子詔告天下,定都長安,但如今天子和朝廷還在晉陽。如果年底前天子和朝廷還不能遷到長安,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將大受損失,難道他不知道嗎?在大軍已經掃清洛陽外圍,包圍了洛陽城的情況下,有必要今年一定攻克洛陽嗎?關中、洛陽兩地有幾十萬難民需要賑濟,和幾十萬百姓的生命相比,明年攻克洛陽城算得了什麽大事?他為什麽就不能理解?”

“殿下和朝廷是以政事為基礎考慮問題,而大將軍和北疆武人是以兵事為基礎考慮問題,在雙方都急於穩定局勢奠定中興大業之基石的時候,這種政見上的沖突難以避免。”太傅楊彪嘆了口氣,慢吞吞地說道,“去年的官制修改,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雖然這種辦法暫時緩解了朝堂上的矛盾,但會造成一個嚴重後果,那就是武人可能直接幹涉朝政。臣記得當時朝中不少大臣上書勸諫過殿下,但殿下並沒有聽進去……”楊彪手指堆放在一側的奏章,“現在殿下看看……軍隊擴大了,實力強悍了,武人手上的權柄無形中也膨脹了。他們恃功自傲,驕恣枉法,認為這中興大業都是他們的功勞,眼裏根本沒有天子和朝廷。至於大將軍……”楊彪停了一下,搖了搖頭,“這麽多年了,大將軍是什麽人,我們就算是瞎子也略知一二。他對大漢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是北疆武人的統帥。他在開創中興大業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北疆武人的利益,在不損害大漢利益的情況下,他首先兼顧北疆武人的利益,這就是他此次終於按捺不住,要公然和朝廷正面對抗的原因。”

楊彪這話說出來之後,長公主雖然眼中含淚,但眉頭已經皺了起來。李瑋、劉放互相看看,眼露惱色。筱嵐目視丞相蔡邕。看到蔡邕嘴角掀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紋,筱嵐面色一寒,黛眉輕輕揚起。

楊彪這話其實就是在指責長公主和李瑋等人,去年以增兵和定都長安為幌子,欺騙大將軍,得到了大將軍的支持,然後乘機鞏固和增強了皇權,削弱了外朝和大將軍的權力。皇權大了,穩固了,並不能代表皇權就能為所欲為。大漢逐步走向敗亡,和皇權過度膨脹並被外戚、奸閹所利用有直接關系。現在長公主在皇權膨脹後,也慚漸走向了這條路。但如今是戰亂年代,相權、兵權的強大是是維持皇權的根本,對相權、兵權無節制的制約和打擊必然會打破權力平衡,從根本上傷害皇權,並最終激發矛盾。

大將軍和北疆武人的憤怒正是權力平衡被打破後所產生的嚴重後果。

當初外朝大臣反對增兵,反對定都長安,其根本目的是拿回全部相權,重新建立權力平衡,保證中興大業的穩步推進。但大將軍急於打洛陽,急於實施平定天下之策,他沒有多加考慮就支持了長公主,試圖以鞏固和增強皇權的辦法來換取北疆人對中書監的控制,對國政決策權的控制。但誰能想到,在皇權得到鞏固和增強後,以李瑋為首的北疆士人因為掌控了中書監,因為是皇權的實際使用者,其權柄也急驟膨脹。

皇權、相權、兵權的三者鼎立其實也就是長公主府和中書監、丞相府和外朝諸府、大司馬大將軍府之間的鼎立,具體到人,就是長公主和北疆士人、丞相和外朝大臣、李弘和北疆武人之間的鼎立。

官制的修改導致皇權、相權兩者之間的制衡變成了皇權、相權和兵權三者之間的鼎立,繼而讓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不得不無奈而痛苦地選擇了分裂。

過去北疆士人在朝堂上奮戰,北疆武人在戰場上奮戰,兩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局面一去不復返。現在北疆武人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親自披掛上陣,脫下戰袍穿上朝服,和昔日的兄弟針鋒相對了。

始作俑者就是中興大業的持續推動。中興大業要持續推動,中興策略之爭就愈發激烈,而國政決策權成了爭奪的焦點。誰拿到了國政決策權誰就能讓中興大業按自己的策略前進。也就說,各方勢力坐在一起互相商討的模式已經不行了,要麽皇權說了算,要麽相權說了算。於是長公主和李瑋等北疆士人在大將軍的支持下,拿到了全部的國政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