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6節(第3/5頁)

“法?”傅幹吃驚地說道,“大將軍是說國策?或者,是律法?”

李弘不置可否,“十幾年來,大漢的軍隊打了一仗又一仗,是什力量讓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兵律》?”

“或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你換一個角度,仔細想一想。如果沒有《兵律》,沒有正確的治國策略,如果沒有‘法’這個無形的強大的力量在背後支撐著軍隊,我們能打仗嗎?”李弘負手前行,傅幹跟在後面仔細聆聽,“同樣,大秦統一天下,失去天下,高祖皇帝開創大漢基業,都和當時所采取的國策,律法有重要關系。”

“皇權、相權、兵權都是由‘法’而生,皇權和相權的制衡也是從‘法’而來,中興大業也是因‘法’而得以推動和發展。”李弘揮了揮手,“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法’,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天下蒼生,天下萬物都離不開它。”

李弘停下腳步,轉身面對若有所悟的傅幹,鄭重說道:“在黃老之學中,它叫‘道’。在本朝儒家學說中,它叫‘禮’。”

“隆禮重法。”傅幹明白了,“大將軍想和諧和合?”

“希望我能做到。”李弘憂心忡忡地嘆道,“雖然,難度很大,但我不能不做。”

十二月上,關中,櫟陽。

丞相蔡邕和大司馬大將軍李弘先後到達櫟陽宮,拜見了天子和長公主。

天子在宮內設宴招待兩位重臣。屋外雪花紛飄,屋內溫暖如春,關系密切的君臣四人坐在一起,閑話家常,其樂融融。

李弘今天情緒不錯,頻頻向蔡邕勸酒,席間就禮制、律法等問題虛心求教。

“先生,兗州刺史丁立和濟陰郡太守朱魭雖然違律,但其本意還是為了社稷,為了百姓。所以,我認為朝廷應該在《田律》的相關條款上立即作出解釋,並適當減免兩位大人的罪責。”接著李弘從《春秋》、《禮記》之義上做了一番說明。

蔡邕一直靜靜地聽著,神情間並無不快。李弘說完之後,他只問了一句話,“子民在明堂制度上,有什麽建議?”

李弘張口結舌,愣了半天沒說話,很是狼狽。

長公主同情地望著李弘,急忙岔開了話題。但蔡邕置之不理,再次追問了一遍。李弘話中的意思,蔡邕當然明白,但他現在必須逼著李弘表態。

朝堂爭鬥,要適可而止,不能引發血雨腥風,動搖中興大業。目前朝堂上的勢力雖然錯綜復雜,但要想達到目的,還是要首先得到長公主和李弘的絕對支持。蔡邕在上計中接二連三地查出問題,把矛頭對準許劭、楊彪、李瑋等朝中勢力,就是想讓鄭玄、崔琰、郗慮等人失去支持和幫助,讓朝堂爭鬥日趨激烈,從而逼迫長公主和李弘做出選擇,說服楊彪、許劭、李瑋等人改變初衷。

其實蔡邕這麽做,也冒著很大的風險。朝廷中,上至京城諸府,下至各州郡縣,如果仔細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利用律法漏洞或者直接違律的事。各級官吏為了給本官署、本治轄下的州郡縣,或者給本人宗族撈取各種各樣的利益好處,無不想方設法,各施妙招。像許混、楊懿這樣明目張膽違律的官吏不在少數,而像丁立、朱魭這樣圍著律法邊緣和朝廷明裏暗裏鬥法的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事許劭、李瑋、崔琰等人都知道,他們手上肯定都有很多大臣違法亂紀的證據,現在沒有拿出來,沒有上奏彈劾,估計也是考慮到朝堂各方的整體利益,所以暫時還在忍著。一旦事情不可收拾,他們勢必會魚死網破,大家拼個同歸於盡,一起完蛋。

其實,很多官吏本人還是很廉潔的,就說許混和楊懿,家裏有的是錢,沒有必要貪贓枉法。但他們為了政績,為了完成朝廷下派的任務,不得不弄虛作假,不得不利用各種機會和朝廷搶奪財賦。另外,他們有錢,不代表他們的下屬也有錢。為了讓下屬們安心做事,為了獎賞下屬們做出的貢獻,他們必須盡可能給自己的下屬謀取福利。試想,一個縣衙只有十幾個官吏,他們要想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需要付出很多血汗。你讓這些人窮得叮當響,他們還有熱情做事嗎?就算有,那又能維持多久?既能守得住貧困,又願意任勞任怨做事的官吏,世上畢竟很少很少。

至於丁立、朱魭在兗州郡縣買賣土地的事,朝廷曾派行案使者多次下去協調,其中的經過朝廷一清二楚。黃河改道後,兗州很多地方成了黃泛區、河灘地,有些地方水退沙留,沙丘遍地,根本無法耕種。這些不可墾地賣出去後,最大的難題是重建溝渠以便有利灌溉,但朝廷調撥的錢太少。丁立和朱魭沒辦法,只好賣地籌錢。此事雖然違律,但當時朝廷是默許的,現在倒打一耙,的確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