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20節

李瑋打開車門四下看看,吩咐車隊繼續前進。

“長公主的問題,要放到六年後去看。”李瑋示意筱嵐坐到自己的對面,臉上的興奮之情已經蕩然無存,轉而代之以滿臉的憂郁和不安。

“在天子沒有主政之前,由長公主主政,這是孝獻皇帝駕崩後,朝廷的一致決定,不會更改,其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大將軍獨攬權柄重演董卓亂國之禍,而大將軍也極力贊同。大將軍和我們的看法一樣,任何人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時間的流逝和權勢的增長發生變化,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在幾十年的歲月裏始終如一,所以保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一直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目標。當年的晉陽危機,今天的長安危機,無不是因為朝堂上的權力失去了平衡而導致。每當危機解決了,朝堂上的權力平衡了,朝廷就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如此周而復始,雖然紛爭不止,流血不止,但至今為止,朝廷還沒有出現後宮、外戚和權臣亂國之禍,這也是中興大業能穩步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所以,長公主也罷,大將軍也罷,外朝大臣們也罷,都把制造朝堂危機當作了維持權力平衡的唯一工具。”

“為什麽會這樣?難道維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非要冒著傾覆社稷的危險制造一場又一場的危機嗎?不是,用制造危機的方法維持權力平衡只是一種非常手段,一種迫不得已的手段,正確的辦法應該是用《大漢律》來維持。大漢的天子,大漢的臣子,大漢的後宮,大漢的外戚,甚至大漢後宮裏的宦官,只要遵從於《大漢律》,則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然而,縱觀歷朝歷代,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沒有人視律法為最高權威。從皇帝到奴隸,只要抓到一絲一毫的機會,他們就肆意踐踏律法。結果王國有興衰,朝代有更替,除了不變的江山,其它的時時刻刻都在變。”

“今天的《大漢律》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威嚴,其原因非常多,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皇權的衰落。要想中興大漢,首要之務是重振皇權,皇權威儀四海,則《大漢律》就能恢復它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從目前的天下形勢來看,重振皇權的難度非常大。”

“如何才能重振皇權?朝堂上的爭論非常大。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皇統的選擇。如果皇統出了問題,大漢即使中興了,國力強悍了,威震宇內了,也不過曇花一現。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重振律法至高無上的權威。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社稷的穩定,是國力的重建,而其基礎就是強悍的無堅不摧的武力。”

“今天的朝廷沒有一個強勢的皇統,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因此導致朝中各方在中興大業策略上的分歧越來越嚴重。隨著中興大業的不斷推進,這種分歧將越來越大,矛盾也將越來越激烈。”

“這就是長安危機的根源。朝堂上頻繁的危機雖然維持了權力的平衡,但也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興大業的推進,這種局面如果不能迅速得到改善,社稷終究有一天會在愈演愈烈的危機中崩潰。”

“僥幸的是,我們距離解決這個危機根源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按周制,男子二十行冠禮,但天子為了早日執掌國政,一般都提前行冠禮。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本朝自孝和皇帝以來,除了未及冠年就夭折者之外,都在十三歲或十六歲舉行冠禮。孝靈皇帝是十六歲加元服(元服即冠禮),孝獻皇帝是十三歲加冠禮,當今天子如果也是十三歲行冠禮,那麽還剩下六年時間。”

“這六年時間對於朝堂各方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確保小天子主政,把危及小天子主政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障礙徹底鏟除。”

“在丞相大人和朝中部分大臣看來,將來小天子主政的最大障礙是長公主、大將軍和北疆武人,所以他們要設法削減和限制長公主的權柄,要盡快奪取大將軍手中的兵權,要竭盡全力阻止武人入朝幹政。”

“在長公主看來,將來小天子主政的最大障礙是外朝對皇權的制約,是大將軍和北疆武人對社稷安全的威脅,所以她要設法鞏固皇權,最大程度地奪取相權,不惜一切代價削減大將軍的兵權。”

“在大將軍看來,長公主持久把持權柄,外朝大臣在中興策略上和北疆人的目標背道而馳,等等,這些都是小天子主政的阻礙,所以他要盡快制約長公主手中的權柄,把所有危害到中興策略的外朝勢力統統趕出朝堂,以便給小天子主政鋪平道路。”

“我算是北疆人……”李瑋指指自己,又指指筱嵐,“你也是,我們追隨大將軍十幾年,最早的中興策略就是由我們制定和實施的,所以我們和大將軍,和北疆武人在中興策略上是一致的。大將軍一直希望我們北疆人控制朝政,控制內外兩朝,但由於年年征戰,大將軍並沒有完成這個設想。”